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6-17
夜读丨母亲的“五月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端午节到了,76 岁的老母亲早早开始准备糯米、粽叶和红枣,包了几十个粽子,和鸡蛋一锅煮好,打电话让我们回家取粽子。

从小时候开始,每年端午节都能吃到母亲包的粽子。如今我和姐姐都已经要退休了,母亲包的三角锥形的红枣江米粽依然在端午节准时送到,几十年的老味道从未改变过。结婚前也曾经跟着母亲学习过包粽子,看母亲将三片粽叶铺在左手上,随手卷成一个锥形的小筒,抓一把糯米进去,放进去一两个红枣,再抓一把糯米进去,用粽叶裹两圈,然后拿棉线扎好,一个粽子就已经包好了。母亲包粽子非常快,一会儿工夫,粽子已堆满一盆。而我拿着粽叶左摆弄、右摆弄,最后的成品依然是个看不出形状的 " 小包袱 "。母亲手把手教了好多年,终于不耐烦了,让我别再浪费她的粽叶了。从此我便每年心安理得地等待着母亲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那天早上一醒来,我和哥哥姐姐胖乎乎的手腕上已经缠好了五彩棉线。母亲用五种颜色的棉线搓绞成麻花状,缠在我们的手腕上,就好像戴上了彩色的手镯。我们举着双手左看看、右瞧瞧,心里乐开了花。

起了床,年轻的母亲还要笑眯眯地给我们每个人脖子上挂一个彩色荷包,告诉我们:" 今天是‘五月节’ "。" 五月节 " 是家乡对端午节的独特叫法,荷包则是孩子们在 " 五月节 " 的必备饰物,用五种颜色的棉线在小小的正方体形的纸壳上一圈圈缠绕而成,像个五彩缤纷的粽子。五种鲜艳的色彩相撞,呈现出一种欢欣喜庆的美感,寓意着平安吉祥。

小时候的端午节充满仪式感。一大早,母亲就去外面折艾叶和沙枣树枝。挂着露珠的艾叶插在大门上,驱瘟辟邪;开着黄色小花的沙枣枝插在房里的花瓶中,浓郁的清香为 " 五月节 " 增添了节日的氛围。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绿豆糕和甜醅子,母亲从厨房端出蒸好的粘糕和煮好的粽子。白生生的江米粽子、红艳艳的红枣粘糕、绿莹莹的绿豆糕和散发着酒香的甜醅子,让我们的 " 五月节 " 充满甜蜜和幸福。岁月在流转,而我家端午节的四样美食三十年不变,这既是我们对传统节日的致敬,也是对这团圆温馨时刻的固守,这是镌刻在一家人心中永远难忘的温暖时光。

光阴荏苒,我们全都长大结婚生子,父亲也去世了。在母亲独居的二十年里,渐渐地,过端午节时红枣粘糕不做了,因为太麻烦;绿豆糕和甜醅子也不买了,因为母亲不爱吃甜食;用艾叶和沙枣花枝装饰房子的习俗取消了,因为城市里买不到艾叶和沙枣枝;三个孙子手腕上的五彩棉线和脖子上的五彩荷包也不戴了,因为孩子们都长大了。不知不觉间,母亲的 " 五月节 " 只剩下了粽子。

这几年,母亲的白发越来越多,脚步也越来越蹒跚了。我们每年端午节都劝母亲别包粽子了,到市场上买几个吃一吃,应个景就行了。我们也曾买来当地著名品牌的粽子为母亲拜节,可母亲对这包装精美的蛋黄粽子、红烧肉粽子、蜜枣粽子没有丝毫兴趣,一个都不要。每年端午,她依然固执地早早买粽叶、买糯米,花一整天的工夫包一大盆粽子,和鸡蛋一起煮好,用她自己的方式给儿女过节。

" 不包些粽子,还过什么‘五月节’。" 母亲嘟囔着。

" 等我死了,你们可能连‘五月节’是哪一天都不知道。" 母亲很伤感。

我们听得心惊肉跳,双眼泛起泪光。是啊,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当有一天,当我们再也吃不上母亲包的粽子,那端午节该是何等凄凉与悲伤?泪眼朦胧中,我虔诚地祈祷母亲的 " 五月节 ",年年岁岁都能准时到来。

作者 陈建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相关标签

端午节 孙子 平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