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兰州,一座历史文化沉淀了几千年的古城,奔腾不息的黄河穿城而过,层峦的白塔与兰州群峰突兀对峙,历史纵横了两千多年,掠掠雄狮,啸啸铁骑,叮当驼铃已绝尘远去。然而这一座世界闻名的铁桥,它却像一部史诗般,飨刻着兰州古往今来的变迁,它就是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这座百年老桥与兰州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见证着黄河和金城兰州的历史发展。
兰州作为西北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曾是中原王朝确保丝绸之路畅通的重关,兰州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成: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一座桥。在兰州黄河干流还没有桥梁时,两岸的百姓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黄河骇、黄河险,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黄河如同一把利剑切断了两岸的沟通,平安渡河便成了困扰黄河流域人民千年的难题,然而兰州地处西北,经济与建设技术非常落后,想要敢为人先建桥,绝非易事,坎坷重重。
说到建铁桥不得不提到一位历史人物——左宗棠。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晚清军政重臣,在他担任陕甘总督的十四年间,为兰州带来了一股新风,建工厂、办贡院,并首次提出在兰州修建铁桥,但因洋商要价过高而未能实现。
三十多年后,左宗棠未完成的心愿在后任的陕甘总督升允和兰州道彭英甲的推动下开始了艰难实施 ……
清光绪 32 年(公元 1906 年),升允出任陕甘总督,他敏锐地意识到外国人 " 奇技巧思 " 正可以 " 宜民利用 ",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建桥计划,便委派兰州道彭英甲与德国泰来洋行谈判建桥事宜,并产生一份合同初稿。随着合同的产生,反对意见也随之到来,最为典型的是代理兰州府付秉鉴,他从四个方面提出质疑的问题,要求逐个考证,并在合同中详细说明,以免日后双方发生纠葛。升允同意与洋商继续磋商,但同时也强调:" 不宜偏执己见,故破成义 "。经商定:铁桥为五孔,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中部为车道,两侧为人行道,全长 250 米,宽为 8 米,保固期为 80 年。终于在 1906 年 10 月 28 日正式签订包修兰州黄河铁桥的华文合同一式八份。合同中明确了桥墩的形状、大小、数量等,一级铁桥建成后,德方甘愿保固 80 年。
建桥所需的材料设备,大至蒸汽机、水泥钢筋,小到螺帽、铁钉,全部从德国进口:建桥材料从德国运出,经过地中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到达天津港,再通过铁路运输经过北京,运到郑州。从郑州运至兰州的这段路线是没有铁路的,完全靠骡马大车、骆驼和人力推车,运输路程长达两千余公里,历时 23 个月,完成 36 批总重约 150 万斤材料运输,运费耗银 12 万 4 千余两,几乎占了建桥总费用的一半。为了让它中式化,在桥的南北两岸各设一座牌厦,均由陕甘总督升允亲笔题写牌匾 " 第一桥 ",两块牌匾的背面分别是 " 三边利济 "、" 九曲安澜 "。
兰州黄河铁桥自光绪 32 年 9 月 11 日正式签订合同,到宣统元年 6 月 11 日告竣,同年 8 月 19 日正式通车。这座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兰州人参与建设的 " 天下黄河第一桥 " 历时三载,终成大功。为永久纪念这一功在当代的重大工程,1909 年夏,护督毛庆蕃决定 " 于铁桥两头刻石碑两座 ",并请前总督升允撰文,记述铁桥的建造过程。
1928 年,甘肃省主席刘郁芬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 " 第一桥 " 改名为 " 中山桥 " 沿用至今。1989 年,中山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 年是中山桥一百周岁的生日,兰州市政府在铁桥南岸举行 " 铁桥百年 " 庆典活动。
中山桥自建成至今,已走过了 110 个春秋。百年以来,中山桥经历了洪水冲刷、地震摇撼、车船碰撞以及战争的洗礼。历经沧桑之后,它依然如同一名坚强的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起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它以雄健的身姿横亘在黄河之上,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与世世代代每一个兰州人一道,勇敢地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现如今,在兰州黄河沿岸金城关内还有一座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里面最抢眼的展区便是天下黄河第一桥的展区,它占据整个展馆的大部分区域,可见它在兰州黄河桥梁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据馆内讲解员介绍 " 1941 年 11 月,为了方便汽车通行,兰州市政府公函拆除桥两端的牌厦。1949 年 8 月 26 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解放军以夺得黄河铁桥作为解放兰州的标志。随后,兰州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兵星夜抢修,于 9 月 6 日修竣通车。1954 年,国家拨款 60 万元对铁桥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1989 年 8 月 9 日,一艘自重 260 吨供水船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铁桥遭受重创,兰州市当即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抢修,使铁桥转危为安。同时,加宽了人行道,装饰了桥身,铁桥焕然一新,黄河铁桥也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州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黄河铁桥诞生百年,虽历经沧桑,却巍然屹立,雄伟的俯瞰历史的风狂雨骤,它挺拔不屈的脊梁凝结为兰州百年的城市记忆,成为兰州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故土家园,是百里黄河风情线上靓丽的人文景观和城市名片。"
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中山桥已经深烙在兰州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记忆底片。对于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兰州人而言,中山桥更像是一位亲人,一位长者,在黄河之滨,对后辈儿孙和外来访客讲述着这座城市悠悠的古老历史和黄河文化的点点滴滴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潇旋 文 / 图
资料照片由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提供
编辑丨安周霜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