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21-06-22
《湘江评论》,百余年前的呐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为传承红色基因,普及党史教育,在湖南省委网信办的指导下,潇湘晨报策划开展 " 纪念馆里的红色潇湘:从这里出发 " 系列活动,派出多路党员记者前往省内红色纪念馆,跟随纪念馆馆长、讲解员一起,追寻先烈足迹,感悟革命精神。

△新民学会旧址讲解员彭诗昱

走进长沙岳麓区新民路小巷,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有一座古朴安静的农舍,是新民学会旧址。百余年的时光,淌过了凹凸不平的青石板,也淌过了新民学会旧址的青瓦白墙。

跨入旧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菜地竹篱、竹木屋舍,古朴而静谧。6 月 11 日,讲解员彭诗昱领着潇湘晨报记者翻开《湘江评论》,倾听他们当时的呐喊。

据讲解员彭诗昱介绍,1919 年 7 月 14 日,在 " 五四 " 运动的热潮中,青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并主编《湘江评论》。这是一份 4 开 4 版的小型报纸,主要栏目有《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大事述评》《放言》《新文艺》等。《湘江评论》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都是毛泽东,《湘江评论》高举反帝爱国旗帜,倡导冲破封建思想束缚、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主张 " 民众的大联合 "。

潇湘晨报记者在陈列馆里的展板上看到,《湘江评论》的创刊号上刊登了毛泽东撰写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他在上面写道:"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亡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最后,毛泽东大声疾呼:"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想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湘江评论》刊发的文章大部分由毛泽东主笔,眼光独到,视野开阔,生动活泼,笔墨酣畅。这种敢说敢言、贴近时局的文章,得到了青年读者的欢迎和青睐。

《湘江评论》因语言锋芒犀利,气势磅礴,一创刊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创刊号只印了 2000 份,结果不到一天就卖完,接着紧急加印 2000 份,三天时间又全部卖光。自第二期起发行 5000 份。

刊物寄到北京后,李大钊称赞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之一。《每周评论》评价它 " 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 "。北京《晨报》说它 " 内容完备 "" 魄力非常充足 "。上海出版的《湖南月刊》介绍它 " 著述选材,皆极精粹,诚吾湘前所未有之佳报 "。

《湘江评论》如一盏明灯,指引了任弼时、萧劲光、郭亮等一代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湘江评论》从创办到被查封,虽然只出版了四号正刊和一号临时增刊,前后只存在一个多月时间,但被公认为是五四时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影响十分深远。

潇湘晨报记者张沁 摄影记者张云峰 实习生杨小康 王胤期

相关标签

北京 长沙 湖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