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极其普通的黄土夯筑墙,高大约一米五左右,长十多米,宽六七十公分。
这又是一段极不普通又极不寻常的黄土夯筑墙。这是当年红西路军前进剧团遭遇战的战斗遗址。
(前进剧团遭遇战遗址)
近日,记者来到永昌县东寨镇下三坝村,探访当年红西路军前进剧团的遗址。在初夏清晨的晨光中,看到马路边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前进剧团战斗遗址 " 的指示牌和永昌县人民政府立下的遗址碑后,精神为之一振,感觉浑身热血沸腾。寂寞冷清的田野周围,仿佛幻化出当年红军将士为了理想血战马匪的战斗场面,军号声喊杀声马嘶声不绝如缕 ……
遗址位于下三坝村郭家下磨庄,北邻 312 国道,南邻连霍高速公路。虽然经历了 83 年的风雨侵蚀,庄院大部分墙面破损消失,但当年惨烈的战斗场景依稀可见。从存留在墙壁上的弹孔、炮弹轰出的痕迹,可以触摸到 1936 年 12 月 5 日,发生在这里的红西路军前进剧团的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前进剧团战斗遗址指示牌)
1933 年 1 月,前进剧团成立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通江县。她们历尽艰辛,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会宁,实现了大会师,被红军战士亲切地称为 " 军中百灵 "。
红西路军前进剧团有干部战士八九十人,隶属总政治部宣传部,当时的宣传部长是刘瑞龙。剧团随总政治部到达永昌县城后,立即投入到发动群众、支援红军的工作中去。剧团每天派出部分同志深入到街道、家庭做宣传解释工作,或者到东街会馆戏台演出节目,向群众传播革命思想,扩大红军影响。经过数日的宣传发动,逐渐消除了老百姓的恐惧心理,外出躲避的大部分群众返回家中,不少人还投入到支前工作的行列中。
随着红西路军的西进,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军阀调集了青海、甘肃的正规军和地方民团,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对红西路军进行围追堵截、分割包围,企图全歼。此时,剧团既是宣传队、工作队,又是战斗队,白天做宣传工作,晚上担负县城的警戒防务,工作异常紧张繁忙。红 9 军在古浪城与马家军作战失利,部队伤亡很大,在红 30 军 268 团接应下,撤出古浪县城,向驻在永昌的总部靠拢,驻防永昌城东二十里铺 ( 现东寨城遗址 ) 。前进剧团接受总部命令,到 9 军军部驻地慰问演出。
(前进剧团遭遇战遗址碑)
1936 年 12 月 5 日凌晨 5 点,全团人员和 9 军派来的几名保卫人员一起,从县城出发。此时的河西走廊,已是水瘦山寒,极其寒冷。剧团全体人员冒着严寒,徒步行走,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早上 8 点左右。这时,因敌情变化,9 军军部已经转移。剧团正在犯难之际,忽然发现数里外的大道上尘土飞扬,负责人判断是敌人的骑兵赶来了,立即带领全团人员隐蔽。但这里地形辽阔平坦,村庄零落,无地形地物隐蔽。大家调头朝西跑,跑了不到一里路,有一个大土围子,立刻闯了进去。这个大土围子就是郭家下磨庄。郭家下磨庄坐北向南,分外墙和里墙两部分。里墙高 10 米,厚度 1 米,占地面积 1200 平方米,院内皆是廊檐房子,当地人叫做 " 八廊房 "。大家进去以后,才发现庄内的老百姓早已外出躲避。大家很快关闭了庄门,一部分人用杂物堵塞了门洞,一部分人爬上房顶,占据门楼和庄墙,准备抗击敌人。不久,马步芳 100 师的马步銮骑兵团 ( 黑马队 ) ,向郭家下磨庄涌来。敌人把剧团当作 9 军军部,四面被围得水泄不通。
全团虽然有几十人,但战斗力很弱。除团长、政委、指导员每人有一支手枪,七八名保卫人员有步枪外,其余大多数是十七八岁的年轻女战士,没有什么武器。敌人不停地用步枪、机枪朝庄内射击,还用迫击炮向庄内轰。战斗相持到 9 点多钟,剧团负责人意识到形势十分危机,无论如何要派人向总部报告情况,请求派部队救援,就决定利用南边墙高,敌人包围不太严密的情况,吊下人去报信。当时找不到绳索,不知谁出了个主意,把大家的绑腿带子连接起来,很快拧搓成了一根绳子,从 10 米高的围墙上吊下一名男同志。他穿过庄子南边的一片树林,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驻扎在县城里的总部得到前进剧团被围困的消息后,总指挥徐向前命令红西路军一个骑兵连前来解救。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当骑兵连的战士们骑着缴获的战马到达那里的时候,敌人打起了呼哨,战马向敌方跑去,许多红军战士从狂奔的战马上摔了下来,遭到了敌人无情射杀。几位冒死冲到庄墙下的红军战士,却发现他们面对的是 10 米高的庄墙,根本无法攀登上去。剧团政委易云均眼见墙上的人下不去,墙下的人上不来,敌人却如潮水般涌过来。于是,她当机立断趴在庄墙上喊道:" 战友们,谢谢你们,赶快退回去吧,再晚了连你们也出不去。" 救援的战士们无可奈何地含泪而去。
(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王泉缓 资料图)
敌人持续攻不下庄子,便用火力掩护,七八个敌人爬上了庄子东面的一棵大杨树,居高临下朝庄内射击,正在屋顶指挥战斗的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廖赤健 ( 女 ) 中弹牺牲。战士们满腔仇恨,奋起反击,把树上的敌人统统打了下去。在紧张的战斗中,剧团政委易云均、团长周武功、副团长汪贤臣、导演任弼煌等 10 多名干部、战士相继牺牲,还有不少战士负了伤。
剧团主要负责人的牺牲,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悲痛。" 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大家满腔怒火,喊着口号坚持战斗,用手榴弹、石块、砖头、木棒打击敌人。就这样,大家一直坚持到傍晚,敌人始终没有攀上围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战士们滴水没进口,粒米未粘牙,饥饿、严寒考验着每一个红军战士。伴随着汗水血水和极度的疲劳,活着的人都滚成了土人,只有两只眼睛在闪动。临近傍晚,30 军 88 师政委派人来传话,要剧团设法组织突围撤退。但剩下的都是女战士,干部和年龄大一点的都牺牲了,无法突围。夜幕降临的时候,毒辣的敌人用汽油、柴火烧开了庄门,蜂拥而入。剧团剩下的五六十人,寡不敌众,全部被俘。
敌人发现都是些女娃娃,不是红 9 军军部,才知道上了当,就恼羞成怒,嚷嚷着要刀砍、枪毙红军女战士。战士们毫不畏惧,说杀就杀吧!当红军、干革命就不怕流血,更不怕杀头!但她们并没有被杀头。敌人把她们押解到指挥部的后院里关押起来。在关押期间,红军总部设法营救她们,给马元海送信,要求释放她们。敌人不干。红军总部又以在土门子被我军俘虏的一个敌人工兵营作交换,马元海也不干。三四天后,敌人又把她们押送到凉州新城关押。在这些天里 , 还让这些 " 共产丫头 " 挖树坑、受苦役,倍受欺凌、摧残。不久,又将部分人员解押到青海西宁,送给马步芳,逼迫当 " 跳舞队 "。过了两个多月,马步芳又把 " 跳舞队 " 的一部分人,分送给在张掖屠杀红军的刽子手韩起功 ( 敌军旅长 ) 。当时,谢觉哉同志的夫人、时任红西路军前进剧团股长的王定国也到了张掖。后来,几经周折,得到地下党组织的营救,王定国于 1937 年下半年从张掖回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成为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回到了党的怀抱。王定国后来历任延安市妇联主任,中央法制委员会机关党支部书记,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1983 年 9 月,王定国来永昌重游故地时,在红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的遗孀杨文局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前进剧团遭遇战战斗遗址,深切缅怀昔日的战友,并题写 " 红西路军精神永放光芒 " 的题词交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永久收藏。2004 年 5 月,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主席李先念》收录了这处战斗遗址的全貌。
前进剧团在郭家下磨庄的遭遇战,虽然全团覆没,但起到了牵制敌人,掩护 9 军军部转移的作用,用生命和鲜血在红西路军奉命征西打通 " 国际通道 " 的历史上写下了悲壮一页 ……
金昌日报记者 翟雄 文 / 图
编辑丨安周霜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