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田园山水,一个是铁马冰河。
一个出将入相,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
一个温润如玉,一个满腔热血;
一个行稳致远,一个悲愤激进;
一个像秋天,一个像夏天 ……
范成大和陆游,南宋文坛两大闪耀的 IP。
同样出身江南名门世家,同样才华过人,却过着不一样的人生。
你也许想不到,这样两个性格迥异、气场迥异、人生经历迥异的人,却是一生的知己。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 范成大传》即将出版,带你走进 "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之一范成大的一生,也带你读懂这个让陆游尊敬、佩服的人。
迥异的人生
范成大是苏州人,靖康元年出生。他出生后的第二年,就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淡的一年。
范成大故乡苏州的石湖,也是他退休后的住所
父亲范雩是进士,官至秘书郎;母亲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名相文彦博的外孙女。生长在动乱的年代,小范彼时尚能得到家族的庇佑,成长无忧。
不负众望,他天资过人,十二岁遍读经史,十四五岁能写诗文。
不幸的是,18 岁之后,母亲、父亲相继病逝了,他的人生一下跌入了谷底。
这时,父亲的同年进士王褒拉了小范一把,把他带到昆山,督促他读书。
在昆山荐严资福禅寺,范成大苦读十年,博览群书。这也是他人生快速成长的十年。终于,29 岁那年,进士及第。
陆游比范成大年长一岁,同样出身江南名门世家,但从小在父母庇佑下成长。也许,在进入职场以前,除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失恋,小陆就没经历过什么挫折。
但命运有时候很爱捉弄人。
走上职业生涯的范成大,几乎一路顺风顺水,深受皇帝倚重,官至副相。
而陆游,出道频频受阻,一直踌躇满志,但一直壮志难酬。
相识
相识那年,他们都已经三十多岁了。
范成大
绍兴三十一年(1161), 范成大因为工作调动,来到杭州,在这里结识了陆游,还成为同事。
两人一见如故,政治理想一致,还都爱好诗歌创作,有点相见恨晚。
话说,陆游早年参加考试,因为受到秦桧排斥,一直很不顺利,直到宋孝宗即位,才被赐进士出身。
陆游耿直敢说话,一直痛恨奸臣误国,不仅在社交网络、公共场合狂喷,还写信实名举报。结果,触怒了皇帝,被贬。
临行之际,范成大给他写了两首送别诗。
宝马天街路,烟篷海浦心。
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余飞动,孤忠有照临。
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深。
是说云门好,全家住翠微。
京尘成岁晚,江雨送人归。
边锁风雷动,军书日夜飞。
功名袖中手,世事巧相违。
——范成大《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
在范成大眼里,陆游虽然遭贬,但情绪高昂,壮志不变。" 放心去吧,总有东山再起的时候。我相信你!" 他鼓励好朋友。
重逢
自那一别,再见已是 8 年之后。
乾道六年(1176)闰五月 , 陆游离开家乡山阴,赴夔州通判任。也是这个月,范成大被派遣出使金国。
他们同时途经镇江,听说对方也在这里逗留,喜出望外。6 月 28 日,范成大在镇江金山寺玉鉴堂备下酒宴,两人会饮于金山宝刹,畅叙友情。
" 往哪儿去?" 陆游问。
" 往北。出使金国。" 范成大说,这一行,他任重道远,已经做好了 " 壮士一去不还 " 的准备,誓死也要达成使命。
陆游满心羡慕。脑补了无数遍的 " 铁马冰河入梦来 ",没想到,眼前这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小老弟,竟要凭着一身正气就去闯了。
那一行,范成大不辱使命。一路上,他还写了很多诗,把沿途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集成《揽辔录》《北征集》。
"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那都是我大宋从前的御路啊!" 作为诗人,他的敏感心灵好像受到了猛烈的撞击。
开封州桥遗址的古汴河河道剖面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范成大《州桥》
即使时隔多年以后,陆游手捧范成大的这些诗,仍然忍不住咽泪失声,捶胸顿足。
结交
命运最长的一次交织,是在巴蜀之地。
这一次,范成大作为封疆大吏,而陆游是一员辅佐的幕僚。身份的悬殊,不足以影响真心相交的友谊。
两人在事业上是好搭档,生活中还是文艺二人组," 主宾唱酬,短篇大章,人争传诵之。"
海棠
成都海棠美,范成大在西园锦亭办赏花宴,写诗狂点赞:" 倾坐东风百媚生,万红无语笑逢迎 ……" 陆游跟着唱和:" 又怜狂眼老更狂,令看广陵芍药蜀海棠。"
作为幕僚,陆游对范成大很崇敬,也很尊重。作为老友,他又时常照拂、宽慰、扶持着他。
范成大生了一场大病,病痛中流露出对宦游的厌倦,表达隐居山林的愿望:
复幕重帘苦见遮,暮占栖雀晓占鸦。
残灯煮药看成老,细雨鸣鸠过尽花。
心为早衰元自化,发从无病已先华。
更蒙厉鬼相提唱,此去山林属当家。
陆游见此 , 写了一首《和范舍人书怀》:
岁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杨柳已藏鸦。
客中常欠樽中酒,马上时看檐上花。
末路凄凉老巴蜀,少年豪举动京华。
天魔久矣先成佛,多病维摩尚在家。
高兴的时候把酒言欢,愁苦的时候相互劝慰。
在蜀三年光阴倏忽而过。淳熙四年(1177)四月,朝廷诏书至蜀,召还范成大。
范成大即将离开,两人依依惜别。陆游一路相送,自成都历永康、江源、新津。
此行,他们同游青城山,谒崇德庙、李冰父子祠祀,至新津,因雨不能登修觉山。一直送到眉州,才挥泪告别。
风雨长亭话别离,忍看清泪湿燕脂。
酒光摇荡歌云暖,不似西楼夜宴时。
——陆游在《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觉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
长亭送别,风雨交加,泪湿满面。想起昔日西楼夜宴赏海棠,那时候太欢乐了,没想过终有曲终人散长的时候呀。
寄望
千年以后,陆游作为爱国诗人,名垂千古。他有完美的诗人品格,却不是一个理想的 " 社会人 "。他自负又自傲,常常给自己招惹麻烦,导致职业生涯不顺利。
60 多岁时,陆游给范成大写了《次韵范参政书怀十首》,满是牢骚抱怨。
范成大一样有理想有情怀,但要内敛务实得多。他理解陆游的任性,欣赏陆游的才华,所以能包容他,和他成为挚友,而没有上下级的虚假客套。
不是所有人都能容忍陆游的任性,连他自己也感到 " 孤拙知心少 "。直到晚年,他逐渐平静下来,开始反思自我:" 偶住人间日月长,细思方觉少年狂。"
既然自己没有机会,陆游就把理想抱负寄托在好友身上。
" 公且以廊庙之重,出抚成师,北举燕赵,西略司并,挽天河之水,以洗五六十年腥膻之污,登高大会,燕劳将士,勒铭奏凯,传示无极。则今日之事,盖未足道。识者以此知公举大事不难矣!"
他称赞范成大有能力肩负重任,恢复中原、复兴北宋疆域。
在《送范舍人还朝》诗中,陆游直言表达寄望:" 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
范成大生病时,心情有些沮丧," 摧颓岂是功名具,烧药炉边过此生。"
陆游和诗安慰他,激励他:胡虏还没有扫灭,得珍重自己。" 关陇宿兵胡未灭,祝君垂意在尊生。"
诀别
绍熙四年(1193)九月,范成大去世,陆游悲痛不已。
" 他走了,带着我的梦想。我们共同的梦想。人这一生,能有几个知己故人呢?"
梦中,那是漫天飞雪,天冷得不得了,他们在长亭举杯对饮,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旁边乐队鼓吹声震天地响。酒宴阑珊,也就到了离别的时候。
陆游走上前,有现言万语想对友人说,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能看着他的车马渐行渐远,消失在马蹄的尘烟里。
梦中不知何岁月,长亭惨淡天飞雪。
酒肉如山鼓吹喧,车马结束有行色。
我起持公不得语,但道不料今遽别。
平生故人端有几?长号顿足泪迸血。
生存相别尚如此,何况一旦泉壤隔。
欲怀鸡黍病为重,千里关河阻临穴。
速死从公尚何撼,眼中宁复见此杰?
青灯耿耿山雨寒,援笔诗成心欲裂。
——陆游《梦范参政》
大梦初觉,陆游顿觉自己心痛欲裂:倒不如随他一起去了,也没有遗憾了。
他又提笔写下两首《范参政挽词》。
他盛赞范成大功勋卓著、风采照人,连敌人见了也被震慑," 勋劳光竹帛,风采震羌胡。"
他也痛心,知交零落,人到暮年,只剩寂寥相伴," 孤拙知心少,平生仅数公。凋零遂无几,迟暮与谁同!"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静妍 / 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