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学帮 2021-06-24
评价学生要听懂学生的心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学生评价 " 是教育之要事,关系着民族发展,是师生成长何去何从的 " 牛鼻子 ",也是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 " 命门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 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 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并强调 " 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等等,是教育界和全社会明确 "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 的风向标。

" 学生评价 " 是古今中外关注的话题,也是个天大的难题。中华传统文化中留下的 " 泯然众人矣 " 和 " 混沌初分张果老 , 还同小辈并称仙 " 也告诉我们," 神童 " 可能如昙花一现," 迟悟 " 可能正验证 " 学无前后,达者为先 "。

现在,很有些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建交流群,今天发背古诗视频,明天展示练武术,后天再秀秀才艺 …… 让好些家长产生 " 教育恐慌 ",不切实际纷纷效仿。义务教育或高中阶段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苦了孩子,误了未来。又难免有人叹息:" 不苦孩子,怎有未来?" 升高中、上大学,甚至体制内各类岗位入职招考,不都是分数至上吗?有人认为,我国家长普遍焦虑,其背后原因是 " 唯分数论 " 的考试指挥棒。虽然不少学校在 " 学生评价 " 上有所突破,尝试了 " 思想品德、环境因素、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 " 等多维评价方式,大大鼓励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但因理论支撑、实践佐证不够,导致权威性不足,无法成体系,也没法得到公认,在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

" 学生评价 " 是教育评价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个世纪初,以客观题的测量来评价教育,是教育评价的初代形式;第二代评价强调 " 教育评价要以教育目标为标准 ",评价就是判断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第三代评价以美国学者斯克里文 " 形成性评价 " 的概念为代表,强调评价重在诊断教学过程的问题,而不是只关注对错;第四代评价关注到不同主体对教育的看法,注重评价过程中的价值 " 协商 "。近些年出现的第五代评价则以 " 自适应 " 为代表,服务于以 " 知识空间理论 " 为支撑的学科逻辑,以及与儿童认知心理特点结合的个性化学习,试图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学习途径。

常有人用数学来评价孩子的发展。曾有一位好友发给我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位不到 6 岁的小女孩和她的父亲一起学习数学。两人坐在小椅子上,父亲问:" 我卖出去 6 个苹果,还剩 3 个苹果,我原来有几个苹果?" 小女孩一脸茫然地看着父亲。父亲重复着题目,小女孩犹犹豫豫地伸出了手掌。父亲的音调顿时高了起来:" 我都卖出去 6 个了,怎么可能原来才 5 个呢?" 小女孩怯弱地说:" 两个。" 父亲怒不可遏,小女孩双手捂住脸抗议。这时,父亲态度缓和下来,改用了较为温柔的语调:" 我跟你说,我都卖出去 6 个苹果了 , 怎么才两个苹果呢?"…… 小女孩此时感到孤独与无助 , 她并不理解父亲表达的语境。

无独有偶。远在美国的一位友人某次和我聊起教育的话题时,提到这样一件事。华盛顿每年举行美国中学联盟年会(CLASS COALITION Annual Summit),一次年会聚集了美国重点公立中学的校长及教育领域人士,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攻克挑战、掌握技能,以便在毕业后取得成功。美国 STEM 总部的总裁在演讲中讲了一个故事,他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有一天幼儿园老师给他打电话,告诉他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老师问孩子:" 我有 12 支铅笔,如果我拿走 4 支铅笔,剩下的铅笔全给你,你能得到几支铅笔?" 孩子回答说:" 我才不管还剩几支铅笔,我只要一支就够了。" 幼儿园老师向他反映,孩子可能缺失计算方面的能力。后来,他和孩子一起看球赛时问孩子,现在比分是多少,孩子答:"12 ∶ 7。"" 那这两支队相差多少分呢?" 孩子一下子就答了出来。于是他知道,孩子的计算能力没有问题,是孩子对老师提问语境的理解有差距。

说这两个故事,我想表达," 学生评价 " 的真谛就在于,你真正听懂孩子的心声了吗。只有听懂孩子的心声,你才有资格去评价他。每颗星星是那样不同,每个孩子也是如此不同,你是否具备欣赏他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宝藏,关键在于你能否找到开发他潜能的入口。只有俯下身认真倾听、仔细交流,你才有可能正确地评价学生。

曾三次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2006 年获 " 数学界诺贝尔奖 " ——菲尔兹奖的获得者陶哲轩,是世界公认的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接近 10 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的大师级高手。陶哲轩自小就显示出出众的才华,年仅 2 岁就拿着数字积木教别人计算,3 岁半就被父母送去小学就读,5 岁时,一家公立小学校长承诺 " 可以为陶哲轩提供个性化的灵活的教育方案 "。他从二年级开始读起,数学课使用五年级教材 …… 著名数学家格罗斯高度肯定他,认为他完全有能力在 12 岁生日前读完大学课程。但他的父母更希望儿子能在科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陶哲轩父亲一直教育儿子,要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 即使你已经非常成功,你也要说,‘不,我只是个普通人罢了’ "。家校共育锻造了平易近人又谦谦君子的陶哲轩,他脸上时常挂着笑容,感染了很多人。

2011 年丹尼尔 · 伯莱因奖(奖励给对美学、创造力和艺术有杰出贡献的人)获得者、曾被评为 " 改变我们看待世界方式的 50 位突破性科学家 " 之一的斯科特 · 考夫曼,在小学三年级的一次智商测验中被诊断患有 " 学习障碍 ",这几乎否定了他的一切。童年的痛苦经历在他心灵里埋下种子,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 " 命运安排 "。后来,他在《绝非天赋》一书中讲述了音乐带给他的曙光。永不放弃的坚持及勇于挑战的乐观心态让考夫曼考上了卡内基 · 梅隆大学,虽然走过与常人不同的道路,却终于逆袭人生。他用坚实的研究证明,通往成功的道路有许多条。

陶哲轩的父母用行动阐释了,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因一时影响一世。学会面对人生,幸福生活,才是学生评价之魂。幼年考夫曼和家人,面对晴天霹雳般的评价,坚定信心、不信 " 专业评价言语 ",齐心探寻成长之路,终于静待花开。两个故事,无一例外地说明正确的评价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唯分数 " 的评价,就是让学生只有书本知识而无其他,让学生失去基础教育阶段理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唯分数 " 往往导致揠苗助长,剥夺了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释放天性和享受快乐的机会。

理解健康成熟的人格的深意,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当家庭、学校、社会形成良好共识并付诸实践,将是孩子之幸、社会之幸、国家之幸。(李迅 作者系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 陈亚 / 编审 崔林林

相关标签

第五代 美国 高中 考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