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顾健 记者 黄艳 / 文 苏蕊 / 摄)他们走过 " 童年 · 快乐 "" 少年 · 梦想 "" 青年 · 担当 " 的拱门,来到 2021 届高三学子毕业典礼暨十八岁成人仪式现场。2021 年 6 月 24 日,南京市金陵中学为 666 名高三学子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仪式,他们的老师也在视频中穿越回自己的 18 岁,进行时空对话。这一天,师生都是 "18",展现元气满满的 " 少年精神 "。
一分钟时空对话,老师重回 18 岁
毕业典礼的重头戏是由金中校长和老师们本色出演的视频《问少年》,在视频里,他们穿上了金中的校服,重回 18 岁的课堂,与长大后在各行各业工作的 " 自己 " 进行一分钟时空对话。长大后,他们成了护士、消防员、航天人,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理想。生动的画面让台下的毕业生们欢笑不停,又感动不已。视频上出现了校长和老师 18 岁的老照片,视频上 18 岁的老师和现实中 18 岁的自己,这样的隔空同框、时空对话,让毕业生们感慨颇多。
△高三学生成人宣誓
校长致辞:你们是 " 少年精神 " 的传承者
△金陵中学校长孙夕礼致辞
金陵中学校长孙夕礼现场致辞,他代表学校,向 666 名高三学子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 你们中有获得化学奥赛全国银牌的陈敬旸同学;有获得物理奥赛全国一等奖的臧一驰、徐鲲鹏同学;有已经收到剑桥大学 offer 的王杭之同学;有高二时就被中科大录取的王润琪同学;有获得 VEX 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亚军、金奖、全能奖的左佳、邵子玄同学;有获得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一等奖的吴博宇、耿硕同学;有获得全国军事训练营一等奖的孔佳琪、王希灿同学;有获得省篮球联赛女子组冠军的武笑、杨融家同学;有获得省啦啦操锦标赛冠军的周子涵、周珂羽同学;有获得国防知识竞赛市一等奖的徐胤飞、高子瞻同学;有南京市 " 最美中学生 " 孔佳琪同学等。我提议,让我们把掌声献给一直在努力的自己!"
他说,高考刚刚结束,但学生们人生的 " 考试 " 才刚刚开始。" 你们是金中 " 少年精神 " 的传承者,你们是共和国朝气蓬勃的 " 后浪 ",你们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 他希望学生们,努力成长为这样的人:做一个心怀远方的人。做一个心存善意的人。做一个心有定力的人。
△教师代表从品老师 校方供图
教师代表从品老师、学生代表高三(6)班夏一然和家长代表高三(12)班周小泉同学的妈妈,也在现场发言,为大家送上祝福。南京大学副校长邹亚军和学校领导及部分名特优教师代表向全体毕业生颁发了毕业证书。
△南京大学副校长邹亚军(后排着白衣)和金中校领导、高三全体教师合影
△教师代表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难忘,一名少年与几个气泡的科研故事
毕业生们有很多感谢想对母校说。高三(6)班李卓远说,金陵中学为他开启了科研探索的大门,让他提前接受大学教授的指导。故事要从一天上完体育课说起,大汗淋漓的李卓远喝完水后,把瓶子用力往桌上一放,敏感的他忽然发现水中的气泡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上升,而是向下运动。他一下子对这个下沉的气泡来了兴趣,他决定深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奥秘。在物理老师的引导下,李卓远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他不仅获得了中国高中生物理创新竞赛一等奖,还入选 " 英才计划 ",成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周进教授的学员。周进导师建议李卓远将课题更名为 " 振动液体内气泡下沉现象的研究 "。有了导师的指导,李卓远优化了理论模型,改良了实验装置,使用传感器获得更加精确的实验数据,并在之前研究气泡最大下沉深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气泡在不同振幅、频率下及不同液体中的尺寸分布,大大提高了课题的完善程度。
周教授抽出时间,耐心地和李卓远一起回顾研究进程,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李卓远对密度小于水的气泡在容器中垂直下沉的现象,一直无法给出明确的定性解释。周教授提议,通过实验,将气泡代替为密度大于液体的小球,观察其在振动是否会对应的有上升现象,以此来深入探究现象的原因。这一建议使李卓远茅塞顿开。通过后续实验,终于解开了他关于气泡的所有的困惑,同时也让他对物理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于中学生来说,论文的撰写又是一个难点,金陵中学 STEAM 中心的张启军老师耐心为他搭建了论文架构、制作了精美的展板,使得他的课题转化成了成果。最终他的论文答辩非常成功,作为英才计划全国年度前十被收录进《英才风采录》,而李卓远也被评选为 " 年度优秀学员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