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6-25
被送进强制戒毒所时他才17岁,如今已是禁毒志愿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毒品猛于虎,它吞噬着人类的生命,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从 2009 年 3 月开始,根据《禁毒法》的相关规定,广州市司法局承担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职能,目前,局属有 7 个强制隔离戒毒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今年 4 月底,各单位共收治戒毒人员 55143 人。

据广州市司法局介绍,为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全市强戒所构建区域分离、专业戒治、医教并重、有效衔接的戒毒工作体系。该局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戒毒机关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和支持工作职能,各强戒所与街道共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指导站 20 个,以衔接帮扶为重点,实现戒毒康复指导社会化延伸,合计帮扶 6538 名社戒社康人员。

在第 34 个国际禁毒日即将来临之际,在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重获新生的阿海(化名)现身说法,展示昔日的 " 瘾君子 " 从一步步戒除毒瘾,到拥抱健康生活的心路历程。

以下为阿海的自述:

我叫阿海,曾经是一个被人厌恶和同情的家伙。人们厌恶我,是因为我吸毒;人们同情我,是因为我被抓进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时年仅 17 岁,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经过近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和出所后两年多的生活磨练,我逐渐得到身边人的认可,收获身边人的尊重。我之所以能够立志戒毒、迷途知返并一直保持坚定的戒毒信念,这主要归功于当我陷入迷茫时,广州市未成年人强戒所的民警、心理咨询师和街道社工拉了我一把。

我从小被生父母抛弃,成为一名孤儿,后被一对夫妇收养。但是,我和那些有亲爹妈的孩子不一样,在 " 新 " 家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感受不到养父母的疼爱,经常还会因为无心之错而被养父母暴打一顿。

进入强戒所后才知悔恨

我无心向学,日子就这样一直混着。到初中一年级时,我终于辍学了,索性整日与街头混混打成一片,平日里靠小偷小摸苟且活着,后稀里糊涂地接触到冰毒,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于 2016 年被送进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

在刚到未戒所的那段时间里,我内心充满了压抑、愤懑和烦躁,感觉失去了自由。尤其是当我看到其他戒毒人员给家人打电话,或者家属来探访时,我自己却只能顾影自怜,那种强烈的对比让我内心无比难受和痛苦。

当我站在窗边,看着场所旁边机电学校的学生在教室里上课、在操场上打篮球,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掉下来。在未戒所的日子里,我不知经历了多少个辗转反侧的夜晚,也记不清自己曾多少次躲在被窝里流泪 ……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当初缺乏自控力,经受不住毒品的诱惑。

戒治教育让我重拾希望

就在我感觉整个世界一片黑暗的时候,未戒所的改造生活让我一步步迈出泥潭。

民警安排我和其他 8 名未成年戒毒人员在同一个生活学习小组。在这个小组里,平日接受所里常规教育课程,周一到周五采取 " 半天读书 + 半天劳动 " 的特殊教育模式,上午参加学习,主要是由场所外聘的中学教师给我们补习语、数、英等学科知识,下午则去车间参加习艺劳动。

■戒毒人员在进行音乐治疗。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教育模式确实对我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近两年的语文课堂补习,我基本上可以用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每次参加现身说法,都可以自己独立撰写讲话稿;通过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则让我基本读懂各类机器的英文说明,并与同厂里的外国技师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场所里那段习艺劳动的日子,让习惯于游手好闲的我养成了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这对我出所后进入工厂打工,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大有裨益。

在场所里面,民警很重视我的心理健康,他们经常会找我谈心谈话,尽其所能地帮我解决学习、习艺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还会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帮我制定不同阶段的教育戒治方案。

针对我存在的焦虑不安现状,所里还定期安排心理咨询师给我做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刚开始,我比较抗拒心理咨询,经常在咨询过程中说晦气话。但是咨询老师没有因为我的叛逆和坏脾气对我避而远之,而是一次次地包容我、开导我。在老师的协助下,我感觉自己找到了可信赖的倾诉对象,开始向咨询老师敞开心扉,甚至是宣泄各种负面情绪。慢慢地,我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平和,性格也越来越乐观。这也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来自场所对我的关心。从此以后,我心底里那种被世界遗弃的不安越来越少。

延伸帮扶助我回归社会

由于表现良好,我获得 4 个月的减期,终于等到重见天日这一天,虽然有了提前出所的喜悦,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出所后养父母拒绝收留我,我再次无家可归,口袋里只有在场所里积攒下来的 2000 块钱。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未戒所延伸帮扶小组把我拉进群聊,这个微信群里还有几名跟我一样经历的未成年解戒人员。出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群定期推送一些有关社会形势与政策、美沙酮维持治疗毒瘾、毒瘾高危情景应对等实用性很强的文章;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微信群定期给我们上微课,并回答我们提出的心理方面的困惑。

■戒毒人员接受心理辅导。

有一天,我正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当地治安队上门调查,老板由此知道我有吸毒史,便毫不犹豫将我解雇。当时我情绪低落到极点,所幸未戒所及时安排社工与咨询师给我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我坚强面对挫折,并积极为我寻找工作。最后,我如愿找到了一份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工作。

后来我成为了禁毒志愿者

去年的 "6 · 26" 禁毒宣传活动,未戒所邀请我回到所里给未成年戒毒人员进行现身说法。在活动宣传现场,我鼓励未成年戒毒人员树立戒毒信心。此外,我还跟着专职教师走进中小学校园,参与禁毒宣传,让中小学生引以为戒,避免走上吸毒道路。通过现身说法,我勇敢地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戒毒经历,这让我克服了内心的自卑心理,增强了对未来生活的自信,而这一切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坚持戒毒的决心。

据我所知,出所后能够坚持不复吸的人确实不多,而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之一。回顾这 4 年多的戒毒生活经历,我,一个未成年吸毒者,能够成功实现人生蜕变,除了内心有着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对失去自由的恐惧以外,更多的是源于政府与社会对我的关爱与宽容。我要感谢政府、感谢社会、感谢未戒所里的民警、心理咨询老师和社工们,感谢这 4 年多以来帮助过我的所有人。作为禁毒志愿者,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家提供反面教训,能够让大家明白毒品的巨大危害从而远离毒品。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嘉丰 通讯员 穗司宣

相关标签

戒毒 康复 指导 吸毒 活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