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州小记者 2021-06-25
晚报小记者主题周末课活动丰富多彩,快看他们收获了什么知识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感觉拥有广阔的天地,我们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其实也很小,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极为有限。近期 " 行走的课堂 " 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主题类型的活动。小记者在家长的陪伴下,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对于地球家园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谁是环境的保护者

世纪园小学三年级(3)班 钱润繁

环境是什么,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跟着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的老师们一起走进了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

活动中,张老师给我们普及了很多与环境有关的小知识。原来环境就是指大气、植物、陆地动物、海洋生物、地表水、海水、土壤还有岩石圈等等。因为有了合适的空气、土壤、湿度、温度,才会有我们人类世界。

老师还告诉我们 "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所以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老师还通过实验的方式为我们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比如芬钛遇碱变红、抗坏血酸使高锰酸钾褪色、双氧水加二价铁会变黄等等!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而环境监测中心就是环境的眼睛、环境的保护者。

老师还告诉我们,我们中小学生也可以成为环境的保护者,比如说,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低碳出行、少用塑料袋、不要乱砍乱伐、多植树造林,不乱扔垃圾 …… 这些小小的行为,都对我们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铸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城,中华大地就一定会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一起来了解水吧

世纪园小学 五(1)班 徐佳怡

6 月 4 日,我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 " 水环境科普馆 " 活动。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准备看看污水是怎么变成纯净水的。

一进楼,讲解员李老师先是给我们介绍了甲秀楼,接着给我们放了一个清水河也就是南明河的视频,放完后李老师给我们进行 " 水资源科普 "。通过科普,我知道了,虽然地球有约 71% 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在全部水资源中,大约 97.47% 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 2.53% 的淡水中,有约 87% 是人类难以利用的冰雪。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水,约占总地球量的 0.26%。可见我们生活中用的水其实很少。接下来,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贵阳市的水资源量:贵阳市多年来平均水资源量为 45.15 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 42.43 亿立方米,珠江流域 2.72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87.94 亿立平方。而且由于我们贵阳市处于喀斯特地貌地带,所以造成贵阳市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增加。

通过科普,我还知道了哪些会导致水污染。1. 有毒物质污染。2. 重金属污染。3. 下水道污染。4. 酸性、碱性污染。5. 细菌污染。6.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贵阳市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 39 座,处理能力为 200.58 万吨 / 天,其中南明河流域共有 34 座,设计处理能力为 183.58 万吨 / 天。

今天来到水资源科普馆,让我知道了水资源到底有多珍贵,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吧。

" 截 " 水小卫士

新天一小五(5)班 杨泽昕

上周五参加的活动,让我印象深刻。

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我们国家是缺水国家,贵阳是中度缺水城市,水是通过很多工序净化而成的。

其中,小实验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把材料从粗到细地排列,每层的材料都是单独的,材料顶部和底部分别用吸色纸隔开,然后开始实验,只见橙色的水倒进去向下滴,第一层吸色纸有些泛红,看上去像肉一样,一层一层滴到最下面的时候,水竟然变成了清澈透明的饮用水,简直太神奇了。

随后,我们又来到地下面的污水处理厂,里面早已臭气熏天,下面全是又黑又浑的污水,但经过一道道工序消毒净化,到最后这些污浊的脏水净化成了清澈干净的饮用水,我们大家还尝了一口。这和刚进来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活动让我更加明白了,水来之不易,以后要节约用水。

" 净水小卫士 " 走进水环境科普馆

花果园二小五(4)班 胡凌嘉

2021 年 6 月 4 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贵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携手贵阳晚报小记者团开展的 " 行走的课堂 " ——净水小卫士活动。我们走进了贵阳市水环境科普馆和青山再生水厂,了解了贵阳母亲河——南明河的现状,通过实验,亲眼见证了污水变清。

讲解员老师通过展板、视频、图片等,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贵阳市水资源现状。

老师告诉我们,污水可以通过纱布、净化石、活性炭过滤。我们动手制作了简易净水过滤器用来净化水,静静观察,紫色、橙色的水一点点变透明。污水要处理好,需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消毒、污泥处理五个过程,跟随青山再生水厂讲解员老师的脚步,我们穿过二层池、高效沉淀池,亲眼见证浑浊不清、散发臭味的污水变清亮,最终排入南明河。

通过活动,我知道了节约用水要从自己做起,淘过米的水用来洗菜、洗完脸后的水用来洗脚,洗完脚的水冲洗厕所。保护好水资源,节约用水," 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自己的眼泪 "!

神奇的垃圾发电站

第七幼儿园大一班 黄玄牧

大家好,我是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的牧牧,今天我给大家报道的是 " 神奇的垃圾发电站 "。

垃圾发电站是怎样发电的呢?首先,有专门的垃圾清运车把垃圾送入发电站里一个巨大的垃圾池里面,然后进行垃圾的发酵,这需要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当垃圾发酵好以后,会用一个很大很大的铁爪进行抓运。

而这个大铁爪,听工作的叔叔阿姨说,每次能抓取 8~12 吨的重量,抓取的垃圾,会放到专门的地方用很高的温度进行燃烧,燃烧当中所产生的能量,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能。

小朋友们,你们说,这是不是很神奇,并且还很环保。听老师说,这就叫变废为宝。

看完了小记者们的稿件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晚报大记者是如何报道的吧!

小记者走进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听讲座、做实验

5 月 14 日下午,由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主办,贵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贵阳晚报小记者团承办的 " 环保课堂 " 开讲!走进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晚报小记者听讲座、做实验,将所学知识变成真切体验。

" 贵阳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 1976 年,主要监测工作涵盖贵阳市环境空气、酸雨、降尘、地表水、饮用水、噪声、土壤、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及各类污染源等领域。" 活动一开始,贵阳环境监测中心的张思佳老师便带领着小记者们探秘中心内部。

接样室里的瓶瓶罐罐有什么作用?烘干室的作用是什么?易燃易爆气瓶间为什么要装钢化门?二楼的大屏能看到什么?紧急冲淋洗眼装置什么时候用、怎么使用?化学试剂一室的玻璃罩是用来干嘛的 ……

探秘中心内部,小记者们纷纷表示,看着一栋寻常的小楼,没想到里面居然满是不常见的仪器,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戴上手套,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滴管。就读新天一小五年级的李建坤和杨泽昕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往装有无色氢氧化钠的试管里滴入无色的酚酞,轻轻摇晃,溶液变成了紫红色。

紧接着,小记者蒋天宇和刘梓茜也来到试验区。他们先用滴管取了少量绿色的二价铁溶液滴入试管,随后往试管里加入铁氰化钾,凑近试管一看,透明的液体里,蓝色的物质正在悄悄沉淀。

通过实验,小记者们感受到了环境监测的严谨,立志要好好学习,为环保出力。

保护水源 刻不容缓 晚报小记者见证污水变清澈

6 月 4 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贵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携手贵阳晚报小记者团开展了 " 行走的课堂 " ——净水小卫士活动。

走进贵阳市水环境科普馆,讲解员黄老师借助展板、视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向小记者们传递一种意识——保护水源、已然刻不容缓。

" 贵阳市是中度缺水型城市,那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感觉经常都在下雨,为什么我们还缺水呢?" 黄老师提问。

" 是因为地质结构吗?" 就读新天一小五(5)班的杨泽昕答。

" 贵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45.15 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 42.43 亿立方米,珠江流域 2.72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87.94 亿立方米。但由于贵阳处于喀斯特地貌地带,岩溶地貌雨水降下渗透性较强,不容易蓄水,再加上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降水地区的分布不均、且多为短历时强降雨,造成我们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增加。" 黄老师揭晓正确答案。

" 净化水主要分为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四个阶段。" 走进实验室,黄老师给小记者们科普了净水的简单过程。随后按小组向小记者们分发了石英砂、纱布、净化石、瓷沙、活性炭、吸色片等净水材料。

" 真神奇,水变成透明的了!" 简易净水装置做好后,小记者肖泊宇用手扶着净水装置,细心观察着小记者王腾彬将紫色的 " 污水 ",注入净水装置的入口。

活动最后,小记者们钻进青山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参观。穿过二层池、高效沉淀池,见证浑黄的污水一点点变清亮,最终排入南明河。

" 污水变清澈,凑近闻,也没有刺鼻的味道,再生水厂真是太神奇了。" 就读花果园第三小学二(4)班的朱薇羽连连赞叹。

看不见垃圾、闻不到臭味 小记者团探秘垃圾发电

6 月 11 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贵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携手贵阳晚报小记者团走进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访厂区、提问题,小记者们探秘垃圾发电。

提到垃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肮脏和臭味。走进位于花溪区燕楼镇燕楼园区的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小记者们只见青山,不见粉尘和垃圾,更闻不到臭味。

" 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 1.13 公斤!垃圾填埋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转。近年来,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而生活垃圾产生量却在不断增加,导致‘无地可埋’的情况开始出现。这种背景下,在土地占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逐步显示出了对垃圾填埋的替代趋势。" 听讲解,看视频,小记者们对垃圾焚烧有了概念。

走进多功能厅,在讲解员的介绍中,小记者们了解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基本原理。

"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机械爪子,它居然能抓取 8 吨重垃圾,感觉像在看科幻片。" 来到垃圾吊控室,隔着玻璃,小记者们被眼前的庞然大物所吸引。

" 击剑 " 运动被称为 " 格斗中的芭蕾 "、" 运动场上的围棋 "。2021 年 6 月 12 日,贵阳晚报小记者团 " 行走的课堂 " 走进贵州斗点击剑俱乐部。小记者们头戴护面,手持长剑,当了一回 " 小剑客 "。

我的击剑体验

第七幼儿园大一班 黄玄牧

各位小朋友们,你们好!爸爸妈妈告诉我,我上次投的稿子已经见报了,我十分开心,这真是一个特别的惊喜,以后我还会继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这次我和大家分享一项特别的运动——击剑。小朋友们,请问,你们体验过击剑吗?今天我也是第一次体验这项运动,它真是很特别,我感觉这项运动,就像我平时玩的决斗游戏一样,听教练说,击剑起源于中世纪,似乎就是欧洲的古时候。击剑运动还有着两种别名—— " 运动中的芭蕾 " 和 " 战场上的红旗 "。而击剑则分为三种,分别是重剑、花剑和佩剑。

开始击剑之前,大家要先穿上厚厚的装备,我感觉就像战场上穿戴的盔甲,并向现场的观众和对手举剑敬礼。因为我感觉很好玩,就一共打了 4 场,两胜两负。对了,击剑的时候,背后还有一条长长的 " 尾巴 " 一直拉住我们,听上去是不是很好玩?

我觉得这真是一项有趣的运动,有机会,希望小朋友们也去体验一下。

击剑初体验

实验小学保利分校一(3)班 姚信亦

今天,我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击剑体验课。一大早,我和妈妈就来到了双龙体育馆,找到了击剑的地方,这里面又干净又宽敞,整齐地摆放着好多击剑的装备,我兴奋得在里面跑了几圈。

活动开始前,教练给我们介绍了击剑的起源、分类还有得分方式等。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知识,小朋友们都认认真真地听教练讲着,而后教练让我们开始了热身运动、并两两分组进行对抗。大哥哥们热心地帮我换好击剑服装,戴上护面。妈妈说,我穿上这身衣服,更帅气十足了,还给我拍了好多照片。

比赛开始了,我心里又激动又紧张,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教练在我身后指导。慢慢地,冷静下来的我找准时机进行攻击,终于取得了胜利,我太高兴了。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击剑,觉得又新奇又有趣,希望以后还能和小记者团的朋友们参加更多的活动,大家也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哦。

格斗场上的芭蕾

观山湖外国语小学二(8)班 谢骐阳

端午节放假,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参加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学习击剑。

击剑起源于法国,被称为格斗场上的芭蕾,分为花剑、重剑和佩剑。教练首先带着我们进行热身。接着,为我们示范了击剑的动作及要领。

我迫不及待地换上了帅气的击剑服和护具,剑上有一个插孔,连接着电线和记分器,剑头上有一个接触器,只要刺中对方就得一分。

开始比赛了,我很紧张,教练不停地在旁边喊道:" 集中精神,刺,不要怕。" 比分从 1:1 平到 3:3 平,我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要集中精神——刺!最终 5 比 3 赢得了胜利。

活动的最后,教练们还专门表演了击剑,太精彩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已经喜欢上击剑运动了。

看完了小记者们的稿件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晚报大记者是如何报道的吧!

" 击剑是剑类运动之一。运动员一手持细长的弹性钢剑,头戴面罩,身穿规定服装,在长方形的场地上进行比赛。按规定时间刺或劈中的剑数决定胜负。" 在斗点击剑俱乐部,国家一级裁判、国家一级运动员任伟告诉小记者们,击剑运动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在法国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时期。

话说,1776 年,法国著名击剑大师拉布瓦西埃发明了面罩,这一发明使击剑运动进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人们戴上面罩、手套,穿上击剑服,就可以安全地进行一连串的攻防交锋。面罩的问世是击剑运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之后,法国成为当时欧洲击剑运动的发展中心。所以也可以说,击剑运动最早起源于法国。

接下来,任教练向小记者们介绍了重剑、花剑和佩剑的防护,以及三种剑的动作要领、得分方式等。

短暂的热身运动后,小记者们两两为一组。头戴护面,手持重剑,相对而战。一方向前进攻时,另一方向后退守,你来我往。当剑尖触及对方有效部位,记分牌绿灯亮起。

" 不能太保守,要大胆地出手。" 新晋萌娃小记者黄玄牧连赢两场后这么告诉记者。

活动中,今年 5 月获得 2021 年四川翼峰俱乐部大奖赛团体第三和第八的两位贵阳小选手和斗点俱乐部的两位教练先后给小记者们奉上了表演赛,让小记者们领略到了击剑的魅力。

END

编辑:卢 丹

编审:赵孟静

签发:何佑中

贵阳小记者

课外活动专家

微信号 :gywbxjz

抖音号:GYXJZ

视频号:贵阳小记者

相关标签

污染 南明 双氧水 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