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趋势判断错了 "、" 作为海底捞最大股东,我是不抱希望的 "、" 要想知道什么是名不符实,看看海底捞就知道了 " …… 6 月 25 日,近日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股东大会上的发言被曝光,# 张勇回应海底捞不好吃 # 这一话题冲上热搜,而这些言论似乎对下滑的业绩增速和蒸发的市值作出回应。
顾客说不好吃或许是嫌价格贵
" 洞察人性很难讲,比如消费者说海底捞不好吃,其实可能是嫌价格贵。我老婆说我回家晚,可能是我对她关心不够。如果我信我老婆的话,每天都在家待着,我相信我老婆会更讨厌我。" 交流会上,张勇此言迅速出圈。
针对海底捞的口味问题,张勇也回应称:" 餐饮业和火箭上天是有差异的,火箭上天有标准,餐饮没有标准。只不过是有些企业强调口味的宣传,我们不重视而已。看报表,我们的营销费用是零。"
海底捞的价位和口味问题,再一次在网上引发大量讨论。有网友表示赞同,承认会有 "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 的心理,也有网友表示 " 口味因人而异,但海底捞贵是事实,和口味无关 "。财报显示,海底捞 2020 年人均消费达到 110 元,高于 2019 年的 105.2 元。
2020 年 4 月,海底捞宣布上调部分菜品价格,涨价比例为 6%,遭到大量消费者的 " 批斗 ",随后,海底捞就涨价一事致歉,并承诺将价格调回到涨价前的水平。今年 3 月,海底捞的免费小料牛肉粒替换成了一款植物肉制品,虽然海底捞解释植物肉成本也不低,但不少消费者倾向于认为,海底捞牛肉变素就是在节省成本。
海底捞涨价的同时,其人气也在下跌,最直观的就是其接连下滑的翻台率。相关财报数据显示,2018 年海底捞服务 1.6 亿人次,平均翻台率 5.2 次 / 天。2019 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下降到 4.8 次。2020 年上半年,海底捞餐厅平均翻台率再次减少到 3.3 次。
对业绩持续增长不抱希望
2021 年 2 月以来,海底捞股价狂跌不止,从今年最高点 85.80 港元 / 股,跌至 6 月 24 日收盘价 36.90 港元 / 股,市值累计已蒸发超过 2400 亿港元。" 大家太神话海底捞了,我本人非常反感。" 张勇在交流会上表示。
从 1994 年开出第一家店到如今,海底捞已经走过了 26 年,截至 2020 年年底,海底捞全球门店的数量已增至 1298 家。2018-2020 年,是海底捞门店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2020 年全年,海底捞新开业 544 家海底捞门店,平均每天开出 1.5 家门店。
高速扩张的同时海底捞的业绩也在增长。数据显示,2016 年至 2019 年海底捞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约为 35.63%、36.24%、59.53%、56.5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约为 169.6%、39.81%、60.16%、42.44%。但在 2020 年,海底捞首次出现业绩下滑,根据财报显示,2020 年全年,海底捞集团实现收入 286 亿元,同比增长 7.8%,全年净利润 3.09 亿元,同比下降 86.8%。
面对业绩下滑,张勇承认自己对趋势判断错误。" 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 6 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在张勇看来,海底捞业绩下降也有内部管理问题," 海底捞从创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建立过完全科学的制度。数据化考核上,当把翻台率定为考核指标的时候,员工会拼命去做高翻台率。当翻台率达到 5 以上的时候,消费者要等 1 个小时,影响消费者体验。而降低翻台率到 4.5 比较合适时,拉新率又会出现问题。"
就海底捞未来是否会维持业绩持续增长的问题时,张勇直言:" 我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我是不抱有希望的。企业是组织,和人一样有生命力。今年好,不一定明年好;今年不好,不一定明年不好。"
潇湘晨报记者申潇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