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2021 年,江苏 "3+1+2" 新高考模式落地第一年。这个夏天,对江苏高考生来说注定难忘。此时的你,面对选择哪所学校,哪些专业,是否也有些迷茫?6 月 24 日起,现代快报教育事业部 "678 录取吧 " 推出 " 犇腾 2021 高校招办主任面对面 " 栏目,邀请全省近 30 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在线解读,带来最新鲜、最全面、最硬核的信息,助高考生一臂之力!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是南京工业大学招办负责人王江曼。
问:请简要介绍学校基本情况。
答:南京工业大学可以说是一所 "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 的 " 双百 " 高校。第一个 " 百 " 是南京工业大学 " 百年办学、学养深厚 "。我校是在 2001 年由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 1902 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和 1915 年的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与南大、东南以及同济等国内一流高校同宗同源。
第二个 " 百 " 是 " 百强名校、实力突出 "。学校入选国家首批 "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2011 计划)高校,进入国家队。此外还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国家 "111 计划 " 高校、卓越计划高校。一直以来,学校的办学实力都稳居全国前 70 名,大致是国内本科院校的前 3-5%。这里,我们可以再通过一组数据来直观感受一下南工大:自然指数排名位列国内第 30 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国内第 34;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国内第 50,全球第 401-500;ESI 全球综合排名位列国内第 54;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第 67 位。可以说在各类权威排行榜中 " 排名提升、实力彰显 "。
问:请介绍下学校的师资情况?
答:说到师资,我校可以说是实力雄厚,大师云集。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外籍院士共 10 人,国家级人才 132 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 13 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 139 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 35 个。学校院士数、国家重要人才数、高层次人才团队数等多项人才指标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这就相当于,在南工大校园里每遇到十多位老师,就可以和一位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一起坐而论道。
问:今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
答:今年录取规则发生了变化,往年各专业志愿设置了级差,今年不再设置级差,对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的原则依据投档分择优录取(内蒙古自治区采用专业志愿清录取)。今年根据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开放 70 多个招生专业(类)。在江苏等部分第三批 "3+1+2" 改革省份,招生专业(类)根据选考科目要求分为三组,满足不同考生的需求。专业组 1:首选科目不限,再选科目无要求;专业组 2:首选科目须为物理,再选科目无要求。专业组 3:首选科目须为物理,再选科目须含化学方可报考,专业组 3 包含了我校化工、材料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也是王牌专业,为对化学学科感兴趣的考生提供了优良选择。
问:请介绍一下学校今年的招生计划。
答:我校计划量大,给予考生更多机会。我校今年面向全国招收 6600 多人,其中在江苏招收 3300 多人。具体以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信息为准。江苏省招生计划包括地方专项,艺术类,综合评价录取,普通类,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合作的 3+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的中外学分互认项目。我校今年在江苏共设置了十几个院校专业组,在江苏的招生院校代码是 1110,其中普通类本科院校批历史 + 不限的专业组代码是 111002,普通类本科院校批物理 + 不限的专业组代码是 111006,普通类本科院校批物理 + 化学的专业组代码是 111010,各位考生可以参考省教育考试院编制的招生计划专刊里面公布的专业组代码和具体专业进行填报。
问:2021 年招生专业有无变化?请介绍一下学校的特色专业。
答:我校拥有本科专业 91 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 9 个学科门类,理工科强势,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 A 等级(全国前 2%~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 B+ 等级(全国前 10%~2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4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 ‰。此外,我校共有 24 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7 个专业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各类学科均有涉及。学校加强 " 新工科 " 建设,23 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 " 第一方阵 "。
今年根据学校整体学科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成立了应急管理学院,聘任 7 位院士和行业专家担任应急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通过调整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应急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应急管理类课程模块等,加快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为应急管理行政机关、执法机构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急需专业人才。
同时,在去年火爆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 2 个英才班联培专业基础上,今年继续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扩大合作,增加化学(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中科院苏州医工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2 个英才班。我校化学学科进入全球 ESI 前千分之一,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我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联培专业实行学校、研究所双导师制度,让师生接触交流更紧密,择优保送至研究所深造,为更多优秀考生提供精英化培养的平台。
此外,新增西班牙语、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运动训练等热门专业,共有 70 多个招生专业(类),能够满足考生的多元选择。
问:请介绍一下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答:南工大有着顶天立地的产学研特色,头顶尖端科技前沿、脚踏社会经济发展,是创新创业的摇篮和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的典范,被业界称为 " 南工大现象 "。膜法制浆废水零排放技术与工程示范技术攻克了 " 世界性难题 ",并接待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考察调研指导,受到高度评价。学校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以新工科建设为统领,培养有志于从事并贡献社会、产业,具备专业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工大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 20 余万名。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界、政界、企业界精英,在全国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学术界,学校培养的学生中有 20 多人成为 " 两院 " 院士,其中,校友闵恩泽获得 2007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 " 中国催化剂之父 ";校友张存浩获得 2013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 " 中国化学激光之父 "。在政界,目前有 18 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徐南平 1989 年博士毕业于学校化学工程专业,200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科技部副部长。在企业界,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周乃翔是我校校友;校友陆建新是央企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被誉为 " 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作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登上 2020 年春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 工匠精神 ";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卫国作为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总指挥,充分弘扬母校精神,奋战一线、建立功绩 …… 这样的校友还有很多,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使命与担当,也激励着南工大师生不断前行。
问:请阐述一下学校的就业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答:学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宽、就业质量好、就业率高。2020 届本科毕业生 50% 以上在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就业,在世界 500 强企业就业的人数为 653 人,在中国 500 强企业就业的人数为 813 人。其中,中建集团有限公司 356 人,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0 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36 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 人,体现了高质量就业的良好态势。2020 届毕业生中 88.81% 在东部发达地区就业毕业生升学率(含出国出境留学)为 33.55%,其中升学至国内知名高校占比 40.16%,升学至本校占比 35.43%,出国出境留学的占比 18.41%,主要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继续深造。可以说是理想就业,前景广阔。
问: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政策。
答:我们学校转专业政策是比较宽松的。学生入校一年后可自主申请转专业,经考核合格后,可转入新专业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学生只要入校后认真学习,都有机会转入心仪的专业。通过畅通的转专业渠道,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提供保障。此外,学分认定开放:允许学生修读校内外相关专业课程、在线课程,其学分经认定可替换本专业部分课程学分。交流学习通畅:为学生到国内外名校交流学习提供支持。保研深造宽阔:优秀毕业生可保送到本校或其他国内名校继续深造。
问:请问考生该怎么填志愿,您有什么建议?
答:在填报志愿时,考生首先应该对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志愿意向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然后参考各高校往年录取分数排名,再参照 "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 " 的原则,有梯度地填报志愿。报考意愿强的,院校志愿靠前,增加被目标学校录取的机会。
专业填报基本有 3 个原则:
1. 兼顾本人擅长、个人意愿和高考分数三者之间的统一与匹配,盲目攀高或者过度保守都不可取。
2. 喜好度大的专业放在前面,同等喜好的专业如果有多个的话,应该参考往年各专业录取分数,从高到低降序排列。
3. 选择好一至两个保底专业,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调剂到完全不能接受的专业。另外,建议考生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确保不被退档。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吴嫣然 戴明夷 刘惠勤 /文 徐洋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