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实事纪
走进街边小店等 " 三小 " 场所,一款监控科技设备,如 " 火眼金睛 " 紧盯安全动态,及时感知并协助消除安全隐患,遏制安全事故,这便是 " 三小 " 场所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采用 " 人防 + 物防 + 智防 " 的模式,让隐患可感知、可预见,帮助 " 三小 " 场所精细化管理安全问题。
在街头巷尾,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这些被称之为 " 三小 " 场所的地方,由于存在违规住人、电气设备老化、消防设施缺乏等隐患,常常容易引发 " 小火亡人 " 等安全事故。
为加强 " 三小 " 场所源头治理、防患未然,深圳市南山区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宝安区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使出 " 新招 ",将科技手段与应用场景有机结合,运用科技思维破解传统监管难题,推动 " 三小 " 场所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探索出一条智慧化监管的新路径。
▲ 宝安区 " 三小 " 场所智慧安全监管系统
科技赋能 安全监管注入科技手段
" 三小 " 场所具有人员较密集且安全意识薄弱,消防安全情况复杂,违规搭建违规住人现象多见,亡人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等特点。面对庞大的数量,单单靠人力难以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监控,但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智能产品等能实现对其有效的安全监管。
全国科技创新看深圳。为破解 " 三小 " 场所违规住人监管难题,深圳市南山区和宝安区以技术创新监管模式,有了新举措。
▲ 南山区 " 三小 " 场所智慧安全监管系统
南山区将科技转化为应用实践成果,采用 " 红外监测 " 技防模式,通过 " 红外感知 + 物联网 + 智慧监管平台 " 防范化解违规住人难题,同时通过 " 智能烟感系统 " 防火于未 " 燃 ",实现对有阁楼的 " 三小 " 场所安全监管信息化、智慧化。
宝安区推进智能红外体感无线感烟探测报警器试点安装工作,开展 " 三小 " 场所智慧安全管控系统建设,弥补 8 小时外 " 三小 " 场所消防安全监管的空隙,在源头防范事故发生。
▲ 宝安区 " 三小 " 场所智慧安全监管系统
智慧防控 有效破解 " 三小 " 场所难题
" 三小 " 场所夜间住人隐蔽性强,违规住人信息获取难、取证难,无法有效实施监管。南山区运用智能红外感知设备探测人体辐射红外线,当探测到 " 三小 " 场所阁楼夜间非营业时段有人员停留时,对其进行警示、劝离,若现场人员仍未离开,将向辖区监管工作人员推送人员留宿报警通知。
宝安区的智慧安全监管系统,对 " 三小 " 场所违规住人和火灾火警进行监测、预警,当场所出现烟雾和违规住人时,报警器现场发出警报,第一时间通知监控平台,并用多种方式告知 " 三小 " 场所业主、网格员、社区值班人员等,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智慧防控、智慧管理。
▲ 南山区 " 三小 " 场所智慧安全监管系统
效果显著 技防监管发挥巨大优势
目前,南山区共有 3553 家存在阁楼的 " 三小 " 场所纳入技防监管," 三小 " 场所智慧安全监管系统共监测到 16550 条报警信息,共有 538 个监管账户进行技防监管,处置率达 98.7%。
宝安区通过智慧安全监管系统实现对辖区内 " 三小 " 场所安全精细化管理。目前,试点街道已为 4973 家 " 三小 " 场所安装了系统 5310 套,今年以来接警 6804 宗,发出提示信息 6804 条,拨打提示语音电话 8846 个。
▲ 工作人员正在检修设备
接下来,南山区、宝安区将不断提升科技在 " 三小 " 场所监管的运用水平,继续完善安全监管系统,实现 " 人防 + 技防 + 物防 " 三管齐下,对辖区 " 三小 " 场所实施全时段、全覆盖的科学有效管理。
实事札记
夯实城市安全基石,科技信息化建设赋能助力。近年来," 三小 " 场所亡人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的惨重后果令人心痛。在破解 " 三小 " 场所安全监管难题上,南山区、宝安区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敢闯敢试,运用科技赋能安全监管,提升 " 三小 " 场所安全指数与事故预防能力,护航 " 三小 " 场所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实事留言墙
这个红外设备,提醒我晚上不能在 " 三小 " 场所过夜,我知道政府是为了我自身安全着想,我还是比较理解和支持。
——餐饮店 邱少杰
我们店属于宠物店,晚上有时有事需要亮灯,宠物难免有动静,政府部门之前还以为存在违规住人,自从安装了红外设备,监测系统也证明了我们确实不住人,这个红外监测还是非常智能和科学。
——宠物店 王宏扬
在店铺安装 " 智能烟感 " 后,有啥情况第一时间就能电话短信通知,让我心里更踏实,生活更放心了。
——百货店 赵小同
有一次我在店里做艾灸,有烟跑出来了,然后马上就有电话短信通知我,紧接着跟我核实店里什么情况,现在的高科技太厉害了。
——中医养生馆 叶帅科
策划:李瑶娜
统筹:林涛 林咪玲
采写:黄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