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1-06-28
2021年长春市中考语文、物理、化学试题评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立德树人 厚植家国情怀

以文化人 培育学科素养

—— 2021 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评析

2021 年中考语文命题,以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出发点,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坚持中国特色,融通古今,立足时代,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以德为领,以智为基,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试卷充分考虑了国情、教情、学情,设计策略更为科学、稳妥、细致,难度合理平稳,材料亲切平实,问题清晰平和,考查全面平衡,有利于考生稳定发挥。

筑基—— 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党史入题,奋斗作答。2021 年是 "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 "。语文试题紧扣这一时代主题命制综合实践试题,通过创设 "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 文艺汇演的真实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从而科学考查了通知、新闻、修辞、阅读理解等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准确把握了百年党史与试题素材的融合度,建立了考生个人与国家民族的紧密联系,真正发挥了党史 " 教科书 " 的作用,将立德树人有机地融入了语文素养能力考查中,对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激发奋斗精神起到了培根铸魂的作用。

命题作文《从书本中抬起眼来》,立意于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题不仅增强了作答的宽度,更意在引导考生跳出书本,自由地放眼生活、家庭、社会、自然等领域去寻找、感知与之有关的写作点,也可以跳出书本学习,从德育、美育、体育、劳育等视角写出独有的感受体验。材料作文由叶嘉莹先生创造的一个名词 " 弱德之美 " 说起,让考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均能引起考生对理想的追求和自身成长的思考,引导考生叩问自身洞察生活,并在放眼和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沉寂内心、凝聚力量,激发奋斗精神,从而完成知行合一。

文化浸润,涵养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21 年中考试题凭借中考这个高聚焦平台,在 " 积累与运用 " 部分选取了传统文化中经典语句作为考点,在语文知识考查方面选取了与美育有关的语段涵养考生心性。在 " 阅读 " 部分中选取了《左传》中的名篇《曹刿论战》、苏轼的小品文《鸟雀近人》,《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骆驼祥子》等名著亦有涉猎,试题取材和设计在引导考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强化,实现了以文化人。

强本——启智增慧,磨揉迁革

知识为基,强调能力。试题命制对标《语文课程标准》,深化基础性考查,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体现学与用的有机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相融相生。问题设置能够考查学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考查知识积累的厚重程度与素养形成的层次水平。如积累与运用中设置了字音字形、关联词语、标点符号的考查,课内外文言文设置了文言词语、文言句读、文言翻译的考查,现代文阅读设置了中心论点、写法特色、句式转换的考查,综合实践中考查修辞、新闻消息标题,是学生应知应会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强调课堂教学成果的外化。

情境适切,学以致用。在试题设计上,通过材料选择、情境设置和任务要求将多种能力的考查相融,尤其是试题设问情境真实、恰当、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个性阅读和表达提供尽可能大的独立空间。如名著阅读中第 20 题,为《西游记》经典情节 " 一调芭蕉扇 " 选配文字说明,读书情境有趣味,引导学生在读图基础上回顾小说情节。综合实践为建党百年献礼的系列活动,创设真实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时代精神。综合实践的命题既有个人体验情境,又有学科认知情境。在情境的背后,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检测,针对性强、目标清晰。

发展——文以载道 教学并重

学思结合,淬炼思维。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的思考力,注重语文思维的引导,体现了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意识。如记叙文阅读第 18 题,先由双重否定句改写肯定句,再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即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悟语意情感,答题时,需要从内容理解和行文构思两方面审视写作的过程,增加了作答思考的范围,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得以拓展,问题的探究性得以增强,起到了促进学生深层思考的作用。

指导学法,导引教法。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意识在试题中也有所体现。如课外文言文第 11 题,由故事谈感想,体现对文学作品合理、多元、个性的解读。名著阅读第 21 题,从任意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按照给定示例写阅读理解,考生有选择空间,参照示例让学生阅读思考有指向,品读有参照,同时聚焦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不仅考查读书方法,而且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对名著阅读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1 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通过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丰富呈现方式,实现了有序的知识梯度与立体的能力延伸,强化了关键能力考查,能够有效鉴别考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潜能,在破立并举中,积极呼应学科课程标准。

试卷全文立体渗透丰富的精神滋养和文化浸润,以 " 春风化雨 " 的方式,将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自然融入试题中,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传承民族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舒展少年情智,为国育才的重要作用。

立足学科素养 凸显物理本质

—— 2021 年长春市中考物理试题评析

2021 年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结合长春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深化基础性,强化情境设计,广泛选取试题素材,稳中有变,守正创新。

从整体来看,试卷的构思和布局合理,命题方式灵活,考查知识全面,各部分知识内容分配合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尤其注重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一、坚持立德树人,

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爱国情怀

试题重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在试题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劳动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如试卷中的第 5 题,以沈括发现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不重合为背景,再如第 10 题以《墨经》中的 " 车梯 " 为背景,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而第 9 题以液态镜头为背景,第 12 题以神州 12 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为背景,让学生回顾与感受我国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为国担当的情怀。

二、联系生活实际,

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

关注核心素养

试卷中较多试题取材于真实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亲切感,缓解紧张情绪,快速投入到考试情境中。同时,试题通过巧妙设问,以物理的视角自然切入到对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考查,收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第 6、9、12、13、18、21 题均立足学生的生活,从身边的实例中挖掘物理本质,引导学生构建初步的科学思维体系,形成物理观念。

试题注重关键能力考查,能够有效鉴别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潜能。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拓宽试题材料的来源,注重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增强情境的时代性,强化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提升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三、强化过程体验,

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重视知识应用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是学生必备的物理核心素养之一。因此,综合题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重要形式与途径。

试卷中第 15 题 "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第 16 题 "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第 17 题 " 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第 18 题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都是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初中学生必做的实验。试题中,通过精炼语言再现实验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对实验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第 18 题中,将杠杆模型与应用实例有机融合,便于学生形成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第 20 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在基本的串联电路基础上,通过液体密度变化引起的电路变化,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动态电路分析,测量工具使用,质量与密度关系等知识,设问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切实体现了 " 两考合一 " 的试题功能。

四、突出基础考查,

强调对核心知识深刻理解,

体现教考衔接

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而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遵循教育规律,立足课标、回归教材;注重科学探究式教学,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本试题创新了考查方式方法,优化了试卷结构,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立德树人 关注素养

落实基础 体现创新

—— 2021 年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评析

2021 年中考化学命题贯彻中考改革精神,落实中考评价体系要求,发挥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中考核心功能,精心选取新时代背景下日常生活、化工生产、科技前沿、学习体验和化学史等方面的情境素材,聚焦学科主干内容,创新试题呈现形式,突出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察,体现考教衔接,提升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助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聚焦时代主题,

弘扬核心价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1 年中考化学聚焦材料化学、生命化学、环境化学等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大贡献,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宇航员进入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太空强国,其中化学燃料的科学使用意义重大。试卷中 8 题以此为问题情境考核了飞船燃料燃烧的微观历程,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科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商代早期发现了较大的青铜器,宋代《梦溪笔谈》中更是明确了胆矾也能冶铜。试卷中第 16 题(2)以此为情境设问,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工匠精神和科学创新意识,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聚焦关键能力,

考查学科素养,

凸显学科独特育人价值

信息获取与加工是整个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基础。2021 年中考化学试题,通过表格、图形等方式提供丰富的信息,深入考查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试卷 17 题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提出与溶液相关的问题,考查了学生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同时第 15 题则侧重考查学生规范使用化学语言发布信息的能力。

科学探究在义务教育化学学科学习中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又是重要的学习方法。2021 年中考试题关注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水平的考查。如 21 题,以学科知识思维导图切入,展开对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验证。试题的创新性在于,在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较复杂的真实问题。试题对猜想、方案设计与实施、方案评价等环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查,体现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的命题主旨。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2021 年中考整张试卷中有关实验考查的分值是 25 分,占 50%,试卷中结合教材实验编制了第 4、9、10、15、18、19 和 21 题,从实验基本操作到常见气体的制备,从物质的区分到物质的检验,从溶液的配制到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同时将相关的计算融入其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聚焦学科思想,

关注考教衔接,

发挥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

2021 年中考化学试题密切关注义务教育段《化学课程标准》和初中教学实际,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保障基础性,增强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现象,充分发挥中考命题的积极导向作用。

试题对化学用语与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变化等必备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如试卷中 1、2、3、5、6、11、12、13、14 和 20 题均是对于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要规律的考查。力图借此指导教师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知识与素养并重,从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试题注重对学科思想的考查,如 19 题(3)考查学生在多步实验中寻找物质间质量关系的能力,若学生能够基于元素守恒的学科思想解决问题,则能够将看似复杂的问题简约化,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重注培养学生树立学科观念,并实现观念与方法统一的学科培养目标。

2021 年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以 " 立德树人,关注素养,落实基础,体现创新 " 为指导思想,以评估学科素养发展水平为评价宗旨,以真实情境为问题载体,全面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有利于立德树人,有利于服务选才,有利于引导教学。

来源:长春教育发布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语文 中考 考生 试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