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元 40 个,10 块钱一斤、10 元开出手机、大牌化妆品福利 ……" 快递盲盒 " 里面究竟有什么,消费者不知道。消费者购买 " 快递盲盒 " 就像买彩票,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够 " 以小博大 ",正是这种 " 抽中大奖 " 的侥幸心理,让盲盒经济迅速走红,快递盲盒生意也因此迅速繁荣起来。
事实上,商家口中的 " 宝贝 ",远远低于其所宣传的价值。要想买到惊喜连连的 " 快递盲盒 ",比中彩票还难。你以为可能收到的名牌手机或手表,实际到手大概率是商家自行包装的餐巾纸、头绳等廉价物品,更有不少 " 快递盲盒 " 的单个批发价可能只要几毛钱甚至几分钱,转手一卖可获得三四倍的高额利润率。
这些 " 快递盲盒 " 究竟从何而来?又能有多少利润空间?新快报记者也体验了一把 " 盲盒商贩 ",揭秘 " 快递盲盒 " 背后的生意经。
现象
宣传 100% 中奖 " 快递盲盒 " 生意火了
" 拍 1 发 40 个,100% 中奖 ……" 近日,新快报记者在各大主流电商购物平台上搜索 " 快递盲盒 ",涌现了数百家售卖 " 快递件 " 的店铺,配图都是堆积如小山的快递,而那些被当作商品售卖的 " 快递件 " 被称为 " 快递盲盒 "。
所谓的 " 快递盲盒 " 是指电商卖家将一些被退货、无人认领的快递包裹当做 " 盲盒 " 打包出售。对于 " 快递盲盒 " 里的商品到底是什么,卖家不会告知,只会用 " 抽中大奖 " 的噱头宣称。" 快递盲盒 " 的售价也分几个档次,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 快递盲盒 " 一经购买,概不支持退货。
■某 " 快递盲盒 " 专卖店,月销 8000+。
新快报记者点进某电商平台的 " 快递盲盒 " 专卖店发现,商品介绍页面写道 " 拍 1 发 40 个,快递盲盒惊喜捡漏 ",售价 28 元,月销量达到 3000+。在商品详情中,还有 " 无一空包,每一箱都是满满的惊喜 " 等字样。" 快递盲盒 " 里到底有什么?商家未予透露,只是概述了商品品类,如居家百货、电子产品、饰品等。透过评论区买家的拆箱体验,大概可以总结出快递盲盒里的内容。有买家表示 " 走运 ",拆出了物超所值的 " 宝贝 "; 也有买家收到垃圾、废品,直呼 " 太坑 "。
■店家宣称 100% 中大奖,且不支持退货。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一家售价为 168.8-488.8 元的店铺宣称 "100% 中奖,必中狠货 ",打出了 "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AJ、无人机等五样大奖必中最少一样产品 " 的噱头,评论区的买家秀中,有买家秀出了正品华为手机、苹果手机等,也有买家留言称 " 虽然没抽中大奖,但拆出来的小商品堆积成小山 "。
实测购买 " 快递盲盒 "
40 个 " 快递盲盒 " 只有 1 个 " 真快递 "
" 快递盲盒 " 真的能拆出物超所值的 " 宝贝 " 吗 ?
新快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个 " 快递盲盒 ",售价 28.3 元,收到了 40 个独立包装且带有面单的快件,只有 1 个真实的 " 退货快件 ",其余的 39 个快件均为商家自行包装的 " 刷单快递 "。
■新快报记者购买的快递盲盒
店家向新快报记者担保,40 个快件里,件件都实用。拆开后,纸巾、牙签、小学语文教材、不锈钢筷子、一次性手套、去尘胶、车内香膏、钥匙扣、水性金属油漆、数据线、草坪垫、纹身贴、鼠标垫、艾灸柱 …… 没有一个物品是卖家所宣传的 " 物超所值 " 的东西,其中单价最高的是淘宝售价仅 5.96 元的小学语文教材。
虽然 40 个物品的总价超过了 28.3 元,但一件实用的物品都没有,可谓血亏。
新快报记者梳理,上述 40 个快件中,中国邮政 12 单、申通快递 14 单、圆通速递 2 单、韵达快递 3 单、百世快递 2 单、中通快递 2 单,还有 5 个没有快递面单。
很明显的是,40 个快件中,有 38 个收件地址都在同一小区," 东莞市凤岗镇三正瑞士半山一区 ×× 培训学院 ×× 楼 ×× 室 ",收件人名字格式统一为 "×××+000" 或 "191 粤 S"。另外 2 个有真实名字的快件,收件人分别来自湖北武汉和广西玉林。
新快报记者逐个拨打上述快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38 个电话号码的归属地囊括山东泰安、湖南岳阳、湖北武汉等全国各地,没有一个是收件地址所在的广东东莞。电话接通后,38 个收件人都明确表示自己日前在淘宝上购买过快递单上所标注的物品,但对于他们是否收到所购物品时,他们都没有正面回答,并匆忙挂掉电话。
同时,记者拨通了另外面单上署有收件人真实姓名的 2 个电话,其中一个明确表示自己此前已 " 拒收 " 该快件;另一个表示自己早已收到快件,但其购买的商品为面单上标注的 " 卤味鸡翅 ",而非记者收到的 " 纸巾 ",由此看来,该快件已被二次包装。这也意味着," 快递盲盒 " 中的 40 个快递,只有 1 个为真实的 " 退货快件 "。
新快报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发现,有测评博主购买了 5 个网上宣称 " 必中苹果 " 的盲盒,却只拆出低于实际售价的 " 垃圾手机 "。其中,售价 199 元的 " 快递盲盒 " 拆出了某闲置平台售价 49.9 元的二手手机;售价 60 元的 " 快递盲盒 " 只拆出了 4.8 元的苹果手环,另外三个分别是无法开机的苹果 4、联想老人机、手机模型。
■宣称 100% 中大奖、且不支持退货
揭秘
能拆出 " 惊喜 " 的 " 快递盲盒 " 近乎为零
" 快递盲盒 " 中的 " 假快件 " 究竟从何而来 ?
新快报记者浏览各大电商平台发现,不少店铺的月销量都能过千;销量好的时候,一个月还能卖出上万件。在很多 " 快递盲盒 " 专卖店的介绍中,都宣称其所有商品均为积压库存、电商存货、退单 …… 每个商品均有保证。
市面上真有那么多无人认领的快递件?未必 !
" 就算是快递体量最大的义乌,也无法保证快递盲盒的供应量。" 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从业人士告诉新快报记者,快递公司流出赔付件、无人认领的快递件几率较小。数据显示,快递义乌 4 月份快递件达到 19 亿件,以 0.001% 的概率计算,可能会有 1.9 万件快递,但这对快递盲盒市场而言,可谓是杯水车薪。
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所谓的 " 快递盲盒 " 主要有三种:一是快递网点无人认领的滞留快递,以及商家的压仓货;二是电商平台上的 " 刷单快递 ",即用户用新注册账号买的超低价商品,几毛钱甚至几分钱就能买一件;三是商家包装的 " 伪快递 "。相对来说,后两者的占比更大。
" 我们会时不时找快递点的朋友拿货,中通、圆通、申通、邮政的快递件都收过。" 上述店家向新快报记者坦言,记者购买的 " 快递盲盒 " 中的包裹,大部分都是直接在快递公司购买且没有拆过包装的 " 伪快递 "。
新快报记者抽取 " 快递盲盒 " 中的部分包裹,与上述涉事快递公司求证,了解到这些包裹多为 " 刷单快件 "。其中,圆通快递方面回应新快报记者称,经核查,此次涉事的快件均为收件人在 " 淘宝一毛包邮购买 ",快递已正常收寄,且收件人无异议。申通快递方面回应称,核查反馈客户确实都是淘宝购买的物品,且均为小件,但具体价格无法获悉。
上述店家透露,业内确实存在通过 " 刷单 " 来制造 " 廉价快递 ",包装成 " 快递盲盒 " 的情况。" 当快递件不太够用的时候,快递件会掺和库存尾货、自造快递盲盒一起卖,这是圈内无人承认却又公开的秘密。" 该卖家告诉记者,在找不到货源的情况下,造假快递是最简单的 " 进货 " 方式。
事实上,造假一个 " 快递盲盒 " 非常容易。" 假快递的面单很好搞掂,只要之前在快递公司充过面单,或者找一家充过面单的商户,反复打印之前的快递单号就行,要多少有多少。" 一位卖家向记者坦言,自己平时也经常造 " 假快递 ",包装最多是日用百货,最多放些充电宝、蓝牙耳机等廉价电子产品,买家不可能拆到手机和平板电脑。
此外,很多店铺商家为了提高销量,会承包刷单业务,也会产生大量真实的 " 快递单号 "。商家再把这些廉价的 " 快递单号 " 进行二次销售,也是 " 快递盲盒 " 的重要货源。而这些为了 " 刷单 " 而寄出的快递,里面基本都是铅笔、钥匙扣等不值钱的东西。总而言之,不管 " 快递盲盒 " 是真还是假,能够拆出好东西的概率都微乎其微。
体验售卖 " 快递盲盒 "
单个 " 快递盲盒 " 利润率可高达 350%
一个 " 快递盲盒 " 能有多少利润空间呢 ?
新快报记者假扮成专门售卖 " 快递盲盒 " 的某电商平台商家家发现,按 29.9 元 30 个的规格来卖,除去运费,卖出一单,单个 " 快递盲盒 " 利润率最高可达到 350%;即使卖 9.9 元 /3 个,利润率也能有 127%。开通一家淘宝店铺的门槛也很低,只要一张身份证 + 某电商平台账号,即可开店展业开展,开店成本几乎为零。
■新快报记者开设的网店
新快报记者尝试开通了店名为 "×× 的快递盲盒 " 网店,填写完 " 商品信息 "" 商品价格 "" 商品图片 " 等基础信息,便可像其他商家一样,在平台上开展 " 快递盲盒 " 的销售。
解决完销售渠道之后,就着手解决货源问题。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倡导低碳环保的背景下,不少快递网点都在开展快递纸箱回收行动,并且在网点门口放置了 " 回收纸箱 ",这些被回收的快递包装,便成了制造 " 快递盲盒 " 的货源之一。
■快递网点的快递回收箱
" 没有破损的纸箱,我们就留着自己用,有损坏的纸箱我们就当废品卖了。" 广州天河科韵路一快递网点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正常他们每天都能卖出 3 大箱 " 快递包装盒 / 袋 ",价格随意给就行了。
新快报记者以 5 元的总价,买下了该网点当天回收的 3 箱 " 快递包装盒 / 袋 ",包含 108 个快递包装盒、224 个快递包装袋。其中,没有撕掉快递面单上收件人等重要信息的包装盒 86 个、包装袋 193 个,即 5 元收购的 " 快递包装盒 / 袋 " 中,有 279 个有效包装盒 / 袋,成本均价 0.025 元 / 个。
同时,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找到了马克杯、水杯、湿纸巾、钥匙扣等小礼品的批发渠道,单价在 0.01 — 5 元不等;运费方面,一次发 500 票以上、均重 1000 克以下的物品省内报价,可低至 2 元 / 单。因此,制造一个 " 假快递 " 的综合成本最低只需要:0.025 元 ( 包装盒 / 袋 ) +0.01 元 ( 小礼品 ) +2 元 ( 运费 ) =2.035 元 / 个。需要注意的是," 刷单快递 " 的获取成本更低;算上运费,通过 " 刷单 " 来获得一个 " 假快递 " 的成本最低只需要 0.02 元。
按最低成本价来算,以 "9.9 元三个包邮 " 的规格为例,算上运费,售出 3 个盲盒的成本最低只需 2.06 元 ( 0.02×3+2=2.06 ) ,每单利润空间为 7.84 元 ( 9.9-2.06=7.84 ) ,单个 " 快递盲盒 " 的利润率可高达 127% ( 7.84/2.06×100%/3=127% ) ; 假若按 "29.9 元 30 个包邮 " 的规格来卖,算上运费,售出 30 个盲盒的成本最低只需 2.6 元 ( 0.02×30+2=2.6 ) ,每单利润空间为 27.3 元 ( 29.9-2.6=27.3 ) ,单个 " 快递盲盒 " 的利润率可高达 350% ( 27.3/2.6×100%/30=350% ) 。
■快递盲盒卖家的宣传页面
每个 " 快递盲盒 " 究竟能够有多少利润空间,还取决于卖家如何去卖。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 快递盲盒 " 大多 " 按个卖 " 或 " 按斤卖 "。比如 9.9 元 3 个,29.9 元 30 个,188.8 元 / 个,33.3 元 /1 公斤等。"29.9 元 30 个 " 的规格,只需放置一些廉价商品即可;"188.8 元 / 个 " 的规则,就要放置一些较为贵重的物品。
"29.9 元 30 个包邮的这类快递盲盒肯定没什么值钱东西,多是一些纸巾、钥匙扣之类的。" 一位资深卖家向新快报记者坦言,放置的东西越差,卖家能挣到的钱越多。据其透露,单销售 " 快递盲盒 " 这个商品,他一个月就能赚四五万元。
观点
" 快递盲盒 " 应寻求合法生存空间
迎合大众猎奇心理的 " 快递盲盒 " 迅速繁荣,但任何商业行为都不能脱离法治的轨道。
" 肯定是不合规的。" 针对当前市面上快递盲盒交易,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锦阳对新快报记者说,不同于潮玩盲盒限定了盲盒中的商品品类,快递盲盒卖家若不告知消费者商品的品类及商品的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要求的基本产品信息,那么快递盲盒与消费者知情权是直接对立的。
" 对于无人认领的快递,国家也明令禁止转卖。" 肖锦阳表示,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除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对快件进行检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检查他人快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私自开拆、隐匿、毁弃、倒卖他人快件。
再者,取自被他人遗弃或遗忘的包裹,快递盲盒还可能对消费者的个人隐私造成威胁。" 不论是无人认领还是买家退货的包裹,都带有包括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回收这些包裹的商家,在二次出售时,不论是否重新打包,都存在泄露这些个人信息的风险。" 肖锦阳强调。
此外," 快递盲盒 " 中还可能涉及一些过期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其被当作盲盒出售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向新快报记者指出,假如快递盲盒中是过期食品,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失损害,后续如何赔付也无法保障,从法律层面来说,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但从经济角度来说,快递盲盒对于那些长期无主的快递进行盘活,又能迎合年轻人的市场潮流,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有质量问题的商品不应再重新流入市场。" 王鹏表示,快递企业作为销售方应履行把控义务,对长期闲置的快递盲盒进行开封检查,分辨哪些商品不应再流入市场。
" 快递盲盒作为一种线上交易特殊商品的出现,目前不具备商品基本特征,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规。"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说,快递盲盒消费是建立在盲赌购物的心理上、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进行交易的,这种交易不是基于理性消费需求的交易,并不创造社会价值。
他认为,盲盒经济是新生事物,如果将 " 快递盲盒 " 发展成基于特色营销、并立足商品价值的交易,或有其合法生存空间。
提醒
快递面单不刮除
会泄露个人隐私
如果 " 快递盲盒 " 如卖家所说,取自于被退货或无人认领的快递,且卖家不清楚盲盒中的商品品类,卖家就存在明显的主观过失,将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再者,并不是所有品类的商品都适合做盲盒。比如," 快递盲盒 " 中还可能涉及药品等特殊商品,如若被当作盲盒出售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消费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不要抱着投机心理购买 " 快递盲盒 "。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当合法权益受损时,要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需提醒的是," 快递盲盒 " 还可能对消费者的个人隐私造成威胁。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建议消费者在收取快递之后,要及时将带有包括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面单撕下或刮除后再做处理,防患于未然。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