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28
人社口述史 | 管林根:以满腔的改革热情维护数百万来深建设者的合法权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口述人:

管林根,1951 年出生,2004 -2009 年期间任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任期内,他关注来深建设者权益保障问题,大力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为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我是 2004 年 4 月从公安系统调任劳动社保系统的,当时恰逢原市劳动局和市社保局合并,我就成了合并后的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首任局长。我在任的五年是深圳经济与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时期,人口规模和人才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迅速扩大,劳动关系紧张等问题比较突出。深圳是一座由五湖四海的劳动者共同建设起来的崭新城市,每个平凡的人都是这座奇迹之城的创建者,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劳动保障人的重要使命。无论是重拳打击欠薪,还是推动医保改革,都体现了特区对于所有来深建设者的温情关爱,也是我们推动改革最大的原动力。

深圳经验推动 " 恶意欠薪罪 " 入刑

进入 2000 年以后,深圳的民营经济十分活跃,外资企业众多,外来务工群体十分庞大。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当时的劳动关系也比较紧张。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恶意欠薪,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也比较突出。

当时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在的新城大厦门口,经常有上百人排队上访,其中 70% 反映的问题都是欠薪。还有很多人在市委市政府门口拉横幅讨薪,劳动监察任务很重。当时市公安局有一万多人,信访还只是一个科级部门,而只有几百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却设置了信访处,可见那个时候欠薪案件的体量,深圳的劳动关系的确很紧张。

有件事我印象很深刻:当时位于宝安区松岗镇的千禧制衣厂有 5000 多名员工,老板是香港人。2004 年的五一假期,制衣厂强迫工人超时加班,加班一整夜只补偿 1 元。我带着副局长和记者一行 30 多人去工厂处理,没想到对方不仅不开门,还放狼狗出来咬人。我马上打电话给当地的派出所,保安一看公安来了,才赶忙去叫主管。我们要求主管当场打电话到香港,让老板立刻给员工一个交代。

其实这个老板不是没有钱,而是故意拖欠员工工资。因为 5000 名员工一个月的工资不是笔小数目,老板只要迟发一个月,利息都赚不少。有些更加恶劣的老板,甚至能拖欠员工工资三四个月。后来,宝安区劳动局做出了对涉事企业罚款 96 万元的处理决定,而且登上了各大报纸。当时这事情震动很大,因为它释放了一个信号——治理恶意欠薪,政府敢于硬碰硬。

由于当时还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持,政府对这些欠薪老赖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尽可能抓回来。如果实在没找到人,只能由政府花钱 " 填坑 "。随着欠薪的案件越来越多,政府管理和善后成本也与日俱增。我向市里建议把那些恶意欠薪的老板抓起来才有震慑力,但是从哪里着手呢?

我翻阅资料发现,香港的老板如果恶意欠薪,是可以抓起来判刑的。我就找来公安的同志商量,他们提出,但凡欠薪的老板大概率还有其他经济问题。结果我们筛查了 20 个欠薪 " 跑路 " 的老板,其中有 8 人涉嫌经济诈骗等问题,达到了量刑标准。2005 年 3 月,在市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启动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很快就抓回来 16 人,在深圳会堂召开打击恶意逃薪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公开处理大会。当时会堂都坐满了,很多媒体也都在场。

▲ 深圳首创行政司法联动机制打击恶意欠薪老板

因恶意欠薪而获刑,这是深圳在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一个创举。相关新闻一发出,立刻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除了本市媒体,其他各地市媒体,香港、台湾的媒体,甚至美国之音等国外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有力地打击了恶意欠薪老板的气焰。欠薪上访的人数也马上减少了一半以上,国家劳动保障部把深圳的经验通报全国。

▲把新的劳动保障法规政策送到企业、农民工手里。

2005 年以后,我们每年都会在岁末年关开展打击恶意欠薪的行动。2010 年 8 月,我国《刑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 恶意欠薪罪 " 首次入刑。可以说我们深圳的创新尝试对推动相关立法做出了直接贡献。

全民医保从纸面落到现实

我在任期做的保障来深建设者权益的工作中,还有一件是医保改革。2010 年,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之际,这项改革登上了特区重大改革清单,可见其先锋性和重要性。

我上任的时候,深圳的外来务工人员有 800 万,可以说,他们就是深圳的劳动主体,为这座城市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被他们的青春血汗浇灌过。

当时我们只有综合医保和住院医保两种。一般来说,只有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国企员工、民企高管等才能买得起。当时深圳的参保人数只有 100 多万,广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旦生病,基本上都是拖着不看,或者一病返贫。

上任后不久,时任市人大副主任陈国权告诉我,布吉镇里曾经搞过一次内部尝试,当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只要一人交几元,就能享受一定范围内的医保待遇。我就约了时任市卫生局局长周俊安,各自带上一批业务骨干,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布吉镇埋头搞了三天专项调研。

▲全市总结表彰并推广农民工医疗保险

我记得当时布吉医院的邱院长见到我们很激动,他说:" 我看到很多劳动者有病了看不起,只能拖着,心里很难过。如今政府能来提供制度性保障,对大家来说真的好像看到了救星。" 我们听了都很受触动。调研完以后我们思路基本上就有了,只花了一个礼拜就拿出了方案:经过严密测算,我们提了三个方案,建议用其中的第二方案,即企业每个月交 8 元,个人每月交 7 元,总共 15 元。

时任市长李鸿忠听了方案汇报后,认为这是一项全国首创的、能解决数百万来深建设者后顾之忧的改革举措,非常支持,第二天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就马上进行了讨论。最后为了进一步减轻来深建设者个人负担,会议议定在我们原来的方案基础上再减少缴费数额,变成企业每个月交 8 元,个人每个月交 4 元,总共 12 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劳动者自己每年交不到 50 元,就既能看门诊,又能住院。门诊报销上限 1000 元;住院报销享受较高的封顶线,实实在在让大家看得起病。

这件事对于全市影响很大。从政策实施的第二个月起,我们就倡导全市所有的来深建设者都参加医保。深圳的参保人数很快就从原来的 100 多万涨到了 300 多万,到后来达到 800 万,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为我市全民医保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政策的实施,我们把当年的 " 布吉做法 " 变成了制度性的、全市性的系统保障。此外,深圳也率先提出 " 低缴费、广覆盖、保基本 " 的社保理念,这一经验也在全国社保系统内迅速推广开来。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点击查看专题 >>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