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28
深晚独家|我永远忘不了71年前入党的那一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她是叶挺将军的堂侄孙女,也是爱国将领邓仲元将军的外甥女;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老战士、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会员、深圳市新四军研究会顾问,还是深圳市工商管理局第一批老干部。

她就是叶薇。

在建党百年前夕,深晚记者来到叶老家中专访。谈到入党经历,叶老说:" 我是 1950 年 6 月 18 日入党,6 月 23 日宣誓。71 年过去了,我永远忘不了这两个日子。"

今年 93 岁的叶老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坐在沙发上,老人胸前的纪念勋章熠熠生辉。

▲叶薇。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摄

她从小就不乏挑战世俗的勇气

在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静静卧着一座长方形的客家围屋——会水楼。这座围屋建在一座小山脚下,是这一带的大姓叶氏家族的老祖屋,距今已经有 100 多年历史。1928 年,叶薇就出生在这里

近 100 年来,会水楼人才辈出,不仅走出了叶挺这样的名将,也走出了以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渔米乡》和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而蜚声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叶蔚林。而对于叶薇来说,叶挺是她的八叔公,叶蔚林则是她的亲弟弟。

叶挺在会水楼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的 15 个春秋。他 16 岁时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进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就读,1918 年冬结束保定军校学习曾返会水楼居住两个月,每天除帮家中做些农活外,几乎天天上山锻炼身体。

" 八叔公原名叶询,是在腾云学堂读书时,陈敬如老师给他改名叶挺。取‘人要立行、叶要向上,挽救民族、挺身而出’之意。后来我读书时,陈敬如也是我的老师。" 叶老回忆说。

而叶老的原名则是叶邑,读书后她改名为叶翠微,后来参军后又改名叶薇,并一直沿用下来。

叶老的童年主要在会水楼和淡水的学校度过,受叶挺将军的影响,她从小就不乏挑战世俗的勇气。" 那时候我们家族有个规矩,谁家生了男丁,就要去祠堂里点灯,管祠堂的人还会准备丰盛的酒菜,让所有本族的男人去吃,但女人没份。我读书以后觉得不公平,就叫了本族七八个姐妹,去找长辈抗议,后来他们也觉得不合适,就特许本族的女孩子也可以进去一起吃饭了。" 叶老笑着说。

读完小学后,叶老去惠州继续求学,并在 1948 年高中毕业。当年,思想进步的她加入了民主青年团(后改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青团前身)。随后,她放弃了去香港读大学的机会,来到龙岗(今深圳龙岗)中心小学教书,并在这里接受了更多的共产主义思想。1949 年初,她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同年 7 月 6 日奉命前往陆丰县集训,出发前,她和同校的老师和前来送行的朋友特意在龙岗中心小学合影留念,从此正式踏上了自己的革命征途。

▲ 1949 年 7 月,叶薇(前中)决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出发前在龙岗中心小学留影。受访者供图

" 我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惠州 "

叶老当年去陆丰接受培训的地方,叫江南青年公学,那是粤赣湘边纵队专门培养年轻干部的学校。

" 我们当年是一路从龙岗走过去的,翻山越岭,最多一天走过 120 里路,还是很辛苦的。" 叶老说。不过,艰苦的行军也强健了她的体魄,后来在学校时,她已经可以 " 跑得飞快 "。

叶老回忆说, 1949 年初陆丰河田镇(今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解放,粤赣湘边与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联成一片,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司令部、边纵一支司令部和六团团部进驻河田,这里成为培养江南地区革命干部的摇蓝。

江南青年公学于当年 6 月筹建,7 月初开学,校本部设在河田中学(即现在的河田中心小学)。叶老和许多战友一起,为了祖国解放,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决心投入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把宝贵的青春贡献给革命事业。

江南青年公学第一期结束时,留下 50 名骨干,准备继续办第二期培训班。但人民解放战争形势急剧发展,周边地区相继解放。当年 10 月 15 日,国民党军队从惠州败走,江南青年公学随军进入惠州,叶老迎来了自己在惠州工作的日子。

" 我那时担任惠州市教育战线军代表、惠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后来又离开部队调到博罗县妇联工作。1954 年,我再次回到惠州市,先后在食品公司和商业局工作。可以说,我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惠州。" 叶老说。

▲叶薇(前排右 5)1951 年 3 月参加博罗县首届工农教育会议暨教育工作者大会。受访者供图

见证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奇迹

从 1949 年离开龙岗算起,叶老再次与深圳结缘,是 24 年后的 1973 年。当年底,叶老奉调来到当时的宝安县商业局工作。" 当时商业局的办公地点是人民路 50 号,是一栋两层的小楼,全局只有两部电话。"

1975 年,她从宝安县商业局调到刚成立的宝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那时全局也就 10 几个人,办公的地方是一个菜市场的楼上,对面有一个公厕,办公条件很差。1980 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宝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也改成了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叶老说:" 虽然当时条件简陋,人也少,但大家干劲很足,在党的领导下,大家都想为特区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叶薇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时的工作证。受访者供图

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开始多了起来。叶老当时在外商管理科,其中一项工作是负责给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发营业执照。 " 我那时开始频繁跑广州,去领营业执照,还有盖章的钢印,然后审核、上报、人工填写,经我手发出的执照,有时候一天能发出几十份。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海上世界、康佳、飞亚达、新都酒家、竹园宾馆、香蜜湖度假村这些企业的营业执照,都是我亲手办好发给他们的。" 叶老笑着说。

" 广东省经济特区企业登记管理暂行规定,是由我亲自己起草的。" 叶老说。她还记得一些条文,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特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在开业前应向特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注册证书或营业执照。

1986 年,叶老在超龄工作 3 年后正式离休。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她依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次前往东纵纪念馆、警校、红岭中学等单位讲课,也时常回到会水楼,重拾年轻时的记忆。" 会水楼里当时住着 30 多家叶氏族人,到解放时,总共出了 40 多名共产党员。" 叶老说。

叶老一直保留着读报的习惯,而且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还会摘录、剪报。" 我最近非常关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新闻,作为有 70 年党龄的老党员,真是倍感自豪。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深圳同样创造出了敢为天下先的奇迹。这些事实,无一不在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确实伟大!"

延伸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是在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后留下的武装小分队及复员人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一起,解放了闽西南和粤东广大地区,胜利完成了建立解放广东战略基地的任务,并配合南下的主力部队追歼残敌,解放广东全境,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50 年 2 月,粤赣湘边纵队番号撤销。

▲叶薇家中存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纪念牌杯。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摄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