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所圩村的蚕农罗占思利用粤桂协作机制,靠着养蚕,生活逐渐得到改善。罗占思是所略乡所圩村晚内屯困难党员,他向巴马县协作办工作人员计算着近期的收入:118 公斤,每公斤 30 元,一共 3540 元,这是罗占思今年入驻所圩村桑蚕种养基地的第十次销售情况。据介绍,罗占思一家种植了 8 亩桑田,每年可产出十六批蚕茧,未来可期。
所圩村地处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东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 10 公里。所圩村地貌为中高地貌,平均海拔约 600 米,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适合种桑养蚕。种桑养蚕也有群众基础,但桑蚕产业发展属于农户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蚕茧产量也很低。2020 年,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对口巴马扶贫协作领导小组的推动下,深圳市佳兆业公益基金会向巴马县所略乡所圩村捐赠帮扶资金 100 万元建设所圩村桑蚕种植基地,重新谋划桑蚕产业发展,建起 5 个标准化扶贫蚕房,配备有水电、吊轮、旋转方格簇等,同时组织起步困难的贫困户到基地学习养蚕技术,积累发展资金,把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帮扶。
所圩村 " 两委 " 介绍,截止至今年 6 月,所圩村桑蚕种植基地带动桑蚕种养户 45 户人口 159 人,其中脱贫户 30 户人口 122 人。该项目预计 2021 年带动桑蚕种养户户均增收 3.5 万元,所圩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增收 1.2 万元。随着蚕丝市场价格回升,今年一大批留守人员、残疾人、脱贫户通过在家门口养蚕,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据村里多户农户反馈,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户打算于 2022 年起回乡加入桑蚕种养队伍,该村桑蚕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该基地除了为蚕农们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外,还负责联系企业收购蚕茧,解决产销对接问题,打消蚕农的后顾之忧。" 桑蚕产业具有 " 短、平、快 " 的收入优势,我们不仅要把粤桂蚕房建成群众育蚕的大教室,而且还要把基地建成一个产业的孵化器,带活所圩桑蚕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要在基地旁边建设一个桑蚕种养的农业展示馆,走农旅结合的路子,提高群众收入。" 所略乡党委书记韦君说。
2016 年以来,深圳市大鹏新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 298.563 万元在巴马县 10 个乡镇通过盘活闲置的荒地,大力发展特色桑蚕产业,利用 " 合作社 + 基地 + 贫困户 " 帮扶模式,把荒地变成财富,让在家的村民有产业有收入能脱贫不返贫。目前,巴马县共有 2000 多户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累计种植桑叶约 17100 亩,实现 " 一条小虫,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密织巴马脱贫致富产业网。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