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1-06-30
A32|我心向党(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余讳彬:贵阳党组织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讲述人:余讳彬,1930 年 3 月出生,重庆市綦江人。1949 年 3 月,在贵阳老大通酱菜厂当学徒;1954 年 8 月,贵阳市组织部工作,历任工作员、科长;1977 年 12 月至 1981 年 4 月,任白云区委组织部部长;1981 年 4 月至 1991 年 9 月,任白云区政府副区长。

" 我 18 岁来到贵阳,就注定一辈子为建设贵阳而奋斗。"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在此背景下,余讳彬才得以大展拳脚,为贵阳社会发展做贡献。

A、进入贵阳市委组织部

1948 年,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我以送二姐为由,来到贵阳投奔二姐夫。

1949 年 3 月,贵阳老大通酱菜厂招学徒,我进入该厂门市部当学徒。那时工资非常低,在贵阳总算是有一个落脚点,能解决吃住问题。

1950 年,我参加了工会;1952 年入团,随后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入党考察十分严格,直到 1954 年才正式成为党员。

1954 年,因工作需要,我调到贵阳市委机关。那时,正处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国家三年经济工作恢复时期,各个方面都需要加强党的领导。

当时,为了巩固政权,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是首要任务。

我到贵阳市组织部时,市委只有六、七十人,全部是党员,贵阳市的党员只有 354 人,那时发展新党员的方展针是 " 积极慎重 "。调到市委后,为适应当时工作的需要,我参加了 1955 年和 1956 年全国举办的大专班的学习。

" 党的组织能力建设逐步完善,也算是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1957 年以后,贵阳经过两年的组织工作,党的组织基本上建立起来,进而转入组织建设,提高党的组织能力。

B、白云区组织建设

1978 年元月,我被调到白云区组织部。

那时的白云区到处都是茅草荒坡,非常荒凉,没有一条像样的柏油马路,只有一条到修文的 6 米宽的泥沙路;住的全是茅草棚,中间夹杂着几间平房,群众吃的是包谷饭。

当时,白云区的经济来源,除了贵州铝厂,就是人们年终杀年猪上税的钱。我们的办公环境极为简陋,很多人在一个办公室,背包就是办公桌,有一些简单的纸笔。

时间紧,任务重。陆续组织建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检察院、政协等机构,对各岗位人员合理调配。1979 年,白云区的机构逐渐建立完善。

1981 年,我离开白云区组织部,任白云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分管教育局、科委、纪委、疾病控等工作,同时还主抓计划生育工作。

C、退休生活

退休以后,我将在工作时期的讲话稿等收集,汇成册,编写了《在白云工作十六年》,留作资料,以供查阅。同时,也是供自己晚年自娱自乐,自我陶醉,自我审视工作的凭据。

以前,我们的想法完全跟着共产党走,与全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共同建设美好的明天,现在已经实现了。

我总共在白云干了 15 年。如今,白云区一片繁荣的景象,我很放心。以前吃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希望年轻的一代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工作,将白云区建设得更好。

我今年 91 岁,有 67 年的党龄,今天的社会安全,中国进入小康社会,我非常高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我完成了我的使命,放心的将今后的工作交给新一代的接班人,相信他们能完成得更好。

马金菊:我与贵阳的 " 山水情 "

讲述人:马金菊,1930 年 5 月生,河南清丰人。1973 年至 1990 年 5 月任贵州省水电厅第二工程处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贵阳市松柏山水库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贵州省水电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工会负责人。1990 年 5 月离休 , 副厅级待遇。

水库是水利的重点工程,具有城市防洪、滞洪、蓄洪、灌溉、发电、供水等作用。其中,位于贵阳市南郊花溪区党武乡松柏村境内的松柏山水库,是贵阳市第一大水库。

1960 年,是马金菊三十而立之年,也是他为解决贵阳人农田水利的奠基之年,更是为了 1975 年筹建松柏山水库,彻夜奋斗的开始 ……

A、调回贵阳 建设水利

1960 年 2 月,我从修文调到贵阳,在贵州省水利电力厅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参与筹建贵阳供电所。

供电所成立之后,缺乏人才,我从贵阳电厂调动了 30 多名工人过来,之后又陆续从各个县抽调一些力量。最终,贵阳供电所达到了 500 人。

1975 年 10 月,贵阳省第一大水库——松柏山水库开始投入建设,我任松柏山水库指挥部党委副书记,负责指挥松柏山水库的相关建设。

贵阳松柏山水库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的松柏乡境内,跨贵阳、安顺、黔南三个地 ( 州、市 ) ,其主要的功能是城市防洪、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B、领导重视 知青帮忙

1975 年 10 月,选址、筑坝、修河 …… 当时贵州省设计院经过一个多月,无数次的勘测后,松柏山水库才得以正式动工兴建。

松柏山水库是全省的重点工程,当时的省长、省委书记都非常重视,经常来到工地视察、甚至亲自动手。

松柏山水库还做为一个义务劳动点,除了水利方面的知青轮流来工地义务劳动外,省、市的领导不时也会带领知青来帮助松柏山水库的修建,我记得前后一共来了 1000 多名知青。

这是贵阳的第一个大型水库,谁都没有经验。虽然工地上十分艰苦,在工地上干的热火朝天,挖方、抬土 …… 年轻的知青们仿佛永远活力无限,工地上不时一片欢声笑语,这使我印象十分深刻。

C、工地艰苦 下雨危险

那时,在松柏山水库工地附近的山上,找一个平坦的地方,用锄头、刀子等工具平整土地,然后用木板、木棒、砖头、油毛毡随便搭个临时工棚,大家就住在里面。

工棚内,为了节约地方,有的睡是铁架床,上下两层。铁架床不够了,我的就用两个长凳排成‘床’。我的工棚是独立的,主要是用于办公和休息。

" 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到处巡查,包括晚上,最害怕的就是下雨天。" 所以,土草帽、雨衣、打电筒 …… 是马金菊在工地上的标准穿戴。工地建在山上,下雨会引发滑坡、垮塌,容易造成人员受伤的情况,每当下雨,必然是我最忙的时候。

D、竣工投用 收获好评

1987 年,松柏山水库竣工正式投入运行。

松柏山水库自 1980 年投入试运行以来,先后拦蓄、拦截大于 110 立方米 / 秒的洪水两次,累计向筑城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原水 4.5 亿立方米以上。

现在,松柏山水库不仅解决了贵阳市民用水问题,在水库下游沿线,基于保护水源地的基础上,还建设有农家乐,一度成为市民休闲、钓鱼的好去处。由于环境优美、水质好、鱼类肥美,深受市民好评。

距今,松柏山水库已有 34 年历史。2021 年初,在接受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局水库工程考核专家组对其开展的 2020 年度工程管理考核时。依旧在各类相关得分中,获得达标 85% 的成绩。

贾长远:立志而后躬行 党建工作始终在路上

讲述人:贾长远,1973 年生,贵州修文人,历任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务,现任修文县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核心提示:1996 年,贾长远加入中国共产党,25 年来,始终坚定自己的志向,跟着党,走在为老百姓谋幸福的道路上。2019 年初,他开始接手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党员培养、建立示范带 …… 这些都是他的基本工作。

关于未来,他说,他想要做好三件事:成立县直机关党校、成立机关团工委、打造支部结对示范样板。一件一件做,一步一步走,他坚信,立下的志,会一点点实现。

A、加入中国共产党 立志为民

王阳明先生曾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刚参加工作时,我在我的家乡六桶镇(当时叫六桶乡)当中学教师。那时的我风华正茂,一身浩气,立志要改变我们的工作环境,要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环境,1996 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立下我人生的志向,开始我为之拼搏的人生。当时我还在当老师,面对如此艰难的工作环境,我心里想的是,要把每个娃娃都教好,让农村里的每个人都能享受教育。我当时就是那样的想法,即便现在做的是党建工作,我依然把目光朝向农村。

这么多年,我目睹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党带领人民走在康庄大道上。农村的公路通到了每一家每一户,给大家出行带来了方便。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如今已硕果累累。去年脱贫攻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从脱贫走向小康,党带领我们一步步走来,家乡已经种上了连片的蔬菜水果,很多年轻人也外出务工,温饱不愁。

如今我不再当老师了,2019 年初,我离开了宣传部,开始做党建工作,曾经立的志,时刻鞭策着我,让我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为老百姓做更多实事,不愧对当初立下的志。

B、集思广益 抓好党建工作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党组织离不开党员,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在组织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交党费是体现每一个党员对党的忠诚的一种神圣的表达方式,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把每一个党员的党费收好,不落一人。

党员要多读书、多学习,但不是要成为书呆子。我们学习党的理论、政策,脑子里装满党的基本概念,才有一个党员的意识,这种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要学会学透。不仅如此,党员思想极为重要,平时和党员交谈,看看他们的思想觉悟到了哪个层面,在工作上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经验。

此外,要带他们到红色纪念基地、博物馆、党员教育基地等实地参观、考察,深入老百姓,才能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坚强有力。我经常组织党员到农村去,让他们感受农村的发展变化,把每一个党员都培养成有担当、有能力、有智慧的人,让他们发光发热。

在党建工作中,我们集思广益,有自己的创新点。我们把区域相近,产业相关或者相同的地区拉拢,建立一个示范带,点对点结对开展工作。我们有一个支部,和街道的支部结对,建立联村党委,有哪些问题、困难,大家共享技术、资源、收入。

C、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接下来还想做三件事,成立县直机关党校、成立机关团工委、打造支部结对示范样板。发展党员需要经过培训,党校培训必不可少,成立党校之后,我们请党校老师前来授课,大家坐在一个圆桌,面对面讲解课程,这样的小班培训,学习更深入,培训效果更好,还可以举办党建文化沙龙、讲座、读书会、分享会、加深大家的理解。

目前机关团员较多,要教育其成长,成立机关团工委极为必要。要教育好团员,组织他们在党校培训,讲政策、谈理想、谈信仰,让他们思想上立志,胸怀祖国、人民、社会,给他们三十年的光阴,换民族一个复兴。

之前基本都是点对点结对,未来,我们想打造支部结对示范样板,机关支部和村里的支部结对。机关党员队伍要下村去,将先进的思想理念、党的方针政策等带到基层,帮助老百姓,解决他们的困难,把事情落到实处。

不管是以前的党建工作,还是将来要做的三件事,我都会坚持下去,方不忘初心,不忘曾经立下的志,始终想老百姓所想,做老百姓所需。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成虹飞 杨雪梅 李黎明 整理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