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我来说,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鼓舞。" 作为 400 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之一,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孔令让接受表彰。对此,他表示既兴奋又激动。
孔令让来自山东菏泽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心怀改变农村面貌的理想。2008 年,回国后的孔令让来到山东农业大学工作,同年申报成功山东省小麦分子育种学岗位 " 泰山学者 " 特聘教授,担任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他的研究工作依然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方面是深度发掘小麦近缘植物携带的抗病、抗逆、优质等优异基因,另一方面是利用远缘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造新种质、培育小麦新品种。
近十几年,孔令让主持或参加审定了山农 28、山农 37、山农 38 等 6 个小麦新品种。其中,山农 28 连续多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主导品种,并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全国多个省份广泛种植,2019 年成为山东省第二、全国第四大栽培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 3000 万亩。
作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和山东省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近 5 年来,孔令让率领团队成员培育小麦新品种 26 个,研究集成小麦栽培生产技术 11 项,其中多个品种和技术被列为全国或山东省主推技术,年推广面积超过 5000 万亩。孔令让还率领团队长期奋战在小麦生产和脱贫攻坚第一线,在山东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40 余处,培训农技人员 3000 余人,发放技术资料 1500 余份,达到科技扶贫与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效果,为村庄开辟了一条条越走越宽阔的科技致富之路,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0 年 5 月 22 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封面文章发表了孔令让团队重要学术突破。他们在全球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遗传和分子机制。该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 "2020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评选的 2020 年度 "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2020 年度 "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 和 2020 年度山东 " 十大科技成果 "。
孔令让表示,作为一名农业高校教师,自己一定始终坚持 " 立德树人 " 教育理念,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培养更多 " 一懂两爱 " 的合格人才。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会始终发扬科学家精神,大力开展种源 " 卡脖子 " 技术攻关,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为 " 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山东粮 " 提供科技支撑。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杨丽宁 编辑 张帅 审核 王天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