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始终怀揣感恩之心,尽最大能力,帮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回忆起一生的经历,今年 84 岁的符猛金老人说,是中国共产党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符猛金:
怀揣感恩之心 尽力为人民服务
1955 年初,我报名参军。30 年的部队生涯,我从一名士兵,逐步成长为排长、连长、营长 ……
1984 年,我从部队转业到贵阳,任南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为促进经济发展,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倡办厂,由政府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南明区红岩冶炼厂,就是我一手帮助创办起来的。
红岩冶炼厂位于当时的南明区东郊水口寺云关乡红岩村的桃花园山坳上。当年,当地两位村民凑够了资金,想办硅铁厂,经过选址、平整场地,两人在办理用电手续过程中遇到难题。
因为硅铁主要通过电冶炼,每天用电量大,需要单独安装变压器、设置高压配电房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以南明区的名义向贵阳市供电局打公函,我多次跑到供电局找相关部门协调。经过市供电局党委会几番开会研究,最后用电手续才批下来。
在办厂过程中,由于两人只有资金,没有文化和技术,需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对此,我几乎每周都会到桃花园山坳上的厂房了解他们的修建情况,后来又跟进了解生产情况、销售情况等。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年多努力,红岩冶炼厂 1985 年 5 月 30 日建成投产。与此同时,1987 年,南明区办的五大厂均投产,全区财政超过千万元,经济快速发展。
▲符猛金老人 19 岁时在部队拍摄的照片
1987 年,我被调到南明区委统战部任部长、政协副主席,少数民族工作也是统战部的主要工作之一。
1988 年春天,我到南明区龙洞堡木头村的一个大村寨了解情况。该村寨由布依族和苗族组成,共有 300 多户人家。为方便孩子读书,村民们自筹资金在寨子门口修了一个小平房作学校,有一至四年级 4 个班,校舍非常简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我向南明区委统战部和贵阳市民委写了报告,汇报学校的实际情况。市民委的领导经过核实,最后批下一百万元资金用来修建学校。
在整个修建学校的过程中,我常常协调解决各种问题,请贵州省设计院的一名工程师帮助设计,村民们都非常感激。
经过一年多的修建,1989 年 5 月,学校建成。剪彩当天,操场上站满了人。新建的学校有两层楼,500 多平方米,包括一年级到六年级,有操场、篮球场、运动场等。
1995 年,我被调到南明区政协,分管文史、农村工作委员会、政协提案等工作。
当时,南明区的后巢乡和云关乡属于贵阳市的蔬菜供应基地。老百姓种的蔬菜有白菜、萝卜、茄子等,都是用老办法种植,产量低,收入也低。白菜一亩地只能收三四百斤,辣椒一两百斤,每家一年收入一两千元。
为提高村民收入,我与南明区农业水利局取得联系,希望通过新技术提高蔬菜的产量。经过商量,南明区农业水利局组织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由该局提供种子,开展蔬菜育种、施肥等培训。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试验,到 1990 年,村民们将学到的科学种植技术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取得不错的成效,每亩白菜可以收六七百斤,村民收入也随之提高。
从转业到南明区一直到退休,我算是见证了南明区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
采访记者:成虹飞
采访时间:2021 年 5 月 18 日
采访地点:南明区老干局
人物简介:符猛金,男,1937 年 7 月出生,现年 84 岁。1955 年在贵州参军,1984 年从部队转业,先后任南明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委统战部部长、政协副主席,1998 年退休。
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她就是曾在甲秀小学任教 32 年的赵蓉霞。因业务水平过硬,她也因此获得多项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贵州省优秀教师、全国 " 三 · 八红旗手 " 等荣誉称号。
赵蓉霞:
能教书育人 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1949 年,我高中毕业后,到南明区新华路小学任教,1952 年又被调到甲秀小学。这一生,教育孩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初到甲秀小学任教时,学校除了开设语文、数学课外,也有音乐、体育等课程,但学生们整体课外活动较少。我在甲秀小学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期间,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节假日活动等。
在家长的协助下,甲秀小学办了 13 个 " 红领巾联合企业 ",有军工厂、木工厂、小卫生室等,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后来发展为各种兴趣小组,有书法班、绘画班等。
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提升能力的同时,还能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让彼此间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也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更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从 1956 年开始,我在甲秀小学任校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升旗仪式、运动会、课间操等都必须做到 " 快、静、齐 " 三个字。
" 这是甲秀的娃娃 ……" 当时,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城中心看电影。就算是有上千人,大家也静悄悄、整整齐齐、有礼貌地行进在贵阳街头。
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甲秀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品牌。
甲秀小学会通过宣传小阵地,开展多种象征性活动,例如,为了让新生认识伟大的祖国,每年新学期,黑板报第一幅画都要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每年到黔灵山公园扫墓,低年级的学生由家长送,3 至 6 年级的学生就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走着去。扫墓前的一个月,学生和老师都要重温相关的历史,每位学生必须要讲一位烈士的故事。扫墓时,老师和学生会彼此分享了解到的英雄故事,让学们知道英雄们是如何保卫祖国的。
▲老人一直珍藏着 1960 年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的邀请函
教师的工作质量,在于 " 吃透 " 教材、" 吃透 " 学生。只有吃透教材,才可能充分把握教材内在的思想内涵,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那么,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引导教师 " 吃透 " 教材、" 吃透 " 学生呢?对此,甲秀小学有 " 三门课 " 形成了制度,即推门课、专题课、创新课。
推门课: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在不通知老师的情况下,在老师上课过程中,悄悄到教室听课,检查老师的上课质量。
专题课:针对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学校会随时组织研讨课,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创新课:用滚雪球的方式进行,上一节你上、这一节我上、下一节他上 …… 每一节上完,都要马上组织听课教师和上课教师一起研究这节课的得失,在下节课改进,力争每一节课的质量都有提高,师生共同成长。正是这些不断总结提升教师教学的点滴经验,推动着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回顾往事,在我的一生当中,记忆最深的是在甲秀小学任教的时光,工作很开心,与师生相处非常融洽。如今,甲秀小学已成为美誉全省的一流学校,我为此自豪。
采访记者:成虹飞
采访时间:2021 年 5 月 21 日
采访地点:赵蓉霞老人的家中
人物简介:赵蓉霞,1930 年出生于贵阳,91 岁。曾任贵阳市南明区甲秀小学辅导员、副校长、校长,南明区教育局局长。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编辑 柴潇蕾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