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石家庄 2021-07-01
杨利伟的文章为何进入语文教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八桂之家

学生时代,有一种恐惧叫 " 熟读并背诵全文 ",谁曾想,如今不少人主动要求在一篇课文后加上这一要求。

6 月 26 日,有网友发现,统编新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篇课文名为《太空一日》,作者正是首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文章被发到网上后仅数小时转发上万,引起大量关注。

《太空一日》属于传记文学,杨利伟以第一视角详细讲述了自己进入太空前后的经历及感受。飞船升起时产生 26 秒共振,"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让人切身感受到中国航天第一人孤身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飞船经过首都北京上空时,便想到 " 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朴实的语言流露出对山河故人的真情实感;对神秘敲击声 " 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展现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文章本身看,《太空一日》给人以载人航天、科学探险、英雄榜样等多重延伸思考空间。

这篇文章在当下走红,颇有获得阶段性成就后 " 回望来时路 " 的感觉。2003 年 10 月 15 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出征太空,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2021 年 6 月 17 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从 " 小舱 " 到 " 大家 ",从 " 归途惊心动魄 " 到太空 " 闲庭信步 ",杨利伟曾点赞,空间站这个 " 家 " 太大,太羡慕他们了。杨利伟的羡慕、对《太空一日》的重温,都是在今昔对比中感叹来时不易,很有历史感。

《太空一日》刷屏,实际上是网友对航天事业进步的认可,对伟大探索精神、航天精神的敬佩。它被编入 2018 年修订版语文教材好几年,却在当下 " 出圈 ",是传记文学与时事呼应后产生的共鸣与情感共振。网友一边围观 " 天上也能骑动感单车、用上太空 Wi-Fi、吃上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航天招牌菜 " 的太空趣事,一边通过《太空一日》致敬前辈们的艰苦探索,赞叹 " 真实的故事远比小说精彩 "" 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才真正明白他为什么是英雄 ",凸显了真实、奋进的力量。

这是一节面向全民的航天简史课、科学探险精神培育课。比起艰深晦涩的科普讲解,《太空一日》以第一视角细腻刻画了杨利伟经历的 5 次意外和应对,使读者更容易置身其中,感受航天员面对的生理心理双重考验,直观感受到他们面对困难时的沉着冷静,进而深入领会 "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 的载人航天精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