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内陆开放
2016 年 8 月,国务院批复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2019 年 8 月,贵阳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抓好 " 陆港复兴 " 的重大历史契机,打好开放牌、推动强实体,努力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4 个月后,贵阳市提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倒逼深层次改革,促进发展转型升级,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贵阳甲秀楼
贵阳现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改貌铁路口岸(一期)、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一期)投入使用," 贵港直通车 " 专线物流实现 16 小时跨境货物直通,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开通航线 254 条。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东盟(贵阳)" 一带一路 " 文化旅游交流周等重大开放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
目前,贵阳已与 191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外资企业增加到 432 个。开放的贵阳正成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和安居立业的乐土。
关键词:科教兴黔战略
近年来,贵州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实施区域科技创新战略,坚定不移推动自主创新,在改革创新、研究问题、破解难题中逐渐形成特色优势,推动一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在贵州落地生根,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差异化创新路子。
20 余年来,科技创新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一大批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科技事业发展迅猛。
有数据显示,全省区域创新能力由 2015 年全国第 22 位提升至 2020 年第 20 位,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由 2015 年的全国第 30 位提升至 2020 年第 27 位,彻底摆脱 " 十二五 " 期间长期停滞在全国第 30 位的落后趋势,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赶超进位。
站在 " 十四五 " 的起点,贵州提出,力争到 2025 年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 15 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进入全国前 20 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1.6%,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开放式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关键技术、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以变革性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
▲生态良好的黔灵山公园内
关键词:应保尽保
2020 年 12 月 29 日,贵州召开脱贫攻坚民政兜底保障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晒出了我省脱贫攻坚民政兜底保障的成绩单:截至 2020 年,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在强化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方面,从 2017 年起,全省农村低保最低一档标准动态稳定地超过脱贫标准。
在强化特殊贫困群体兜底保障方面,全省对 142 万农村特殊贫困人员实施了分类施保。全省 47.5 万留守儿童和 15 万困境儿童实现动态监测、责任落实、教育关爱、救助保障 " 四个全覆盖 "。2020 年全省共向 38.5 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救助粮 2183.6 万斤。
在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民政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方面,2017 年至 2020 年,省级分别下拨深度贫困地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 19.8 亿元、22.04 亿元、25.2 亿元、30.64 亿元;累计下拨深度贫困地区城乡养老机构建设补助资金 7191 万元,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提质改造。
▲观山湖公园树林草坪间的健走道路
关键词:文明城市
1999 年,贵阳市正式提出创建 " 全国文明城市 "。2002 年、2005 年、2008 年,贵阳市连续三次荣获 "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 称号。
2011 年 12 月 20 日,历经 12 年的艰辛创建,贵阳市被中央文明委正式授予 " 全国文明城市 " 荣誉称号。2020 年 11 月 10 日,贵阳第四次入选 " 全国文明城市 ",终圆 " 创文梦 "。
2012 年以来,贵阳市紧紧围绕 " 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 " 的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贵阳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一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一手大力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奋力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关键词:农村 " 三变 "
农村 " 三变 " 指的是 "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这是贵州省在 2015 年 3 月向国家呈报工作时首次提出的。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贵州省农村 " 三变 " 改革经验被写入其中。
▲镇远古城
2014 年以来,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贵州六盘水开展的 "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 的农村 " 三变 " 改革探索,通过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的 " 双轮驱动 ",有效活化了要素资源,实现 " 产业连体 "" 股权连心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2016 年,贵州省 21 个县、140 个乡镇、1015 个行政村开始试点推广 " 三变 " 改革经验,2017 年,在全省全面推开 " 三变 " 改革。
此外,2017 年 9 月,经国家农业部批复,增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主要承担农村 " 三变 " 改革试验任务。这是继湄潭、毕节进入国家级试验区 30 年来又一个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高铁时代
2014 年 12 月 26 日,D211 次列车从贵阳北站驶出,奔赴广州,标志着贵州省首条高速铁路———贵广高铁正式通车,贵州跨入 " 高铁时代 "。
▲ 2014 年,贵州跨入 " 高铁时代 "
与我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 2008 年通车相比,贵州开通高铁整整晚了 6 年,但此后 6 年,贵州以每年建成一条高铁的 " 贵州速度 ",使贵州在全国各省(市、区)中迅速迈入 " 第二梯队 ",贵州铁路网越织越密。
2015 年 6 月 18 日,沪昆高铁贵阳至长沙段开通,实现贵阳与长三角、京津冀的快速连接;2016 年 12 月 28 日,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通车,实现贵阳与滇中城市群的快速连通;2017 年 1 月 25 日,渝贵铁路开通,贵阳与重庆牵手 2 小时生活圈;2018 年 12 月 26 日,铜玉铁路开通,贵阳至铜仁最快 99 分钟通达;2019 年 12 月 16 日,成贵高铁全线通车,形成贵阳北上成都的快速双通道;2020 年 7 月 8 日,安六高铁开通,贵阳至六盘水最快 70 分钟可达。
目前,贵州已形成贵阳至省内主要中心城市(不含兴义市)半小时至 1 小时 40 分钟、至周边省会城市和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 2-8 小时高铁交通圈,大大缩短了西南地区与华南、华东、中南地区的时空距离,实现了与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西江经济带、中孟缅印经济走廊 " 互联互通 ",贵阳在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成虹飞 杨雪梅 孙维娜 汤利 整理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