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报·ZAKER南昌 2021-07-01
兴赣富民奏强音———从“小平小道”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南昌城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田间小道,一头连着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另一头连着原南昌步兵学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 小平小道 "。

1969 年 10 月至 1973 年 2 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此劳动、生活了三年零四个月。他每天在这条小道上踱步,思考着中国人民的命运,思考着中国的发展之路。" 小平小道 " 因此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萌芽地。邓小平夫人卓琳说:" 从‘小平小道’延伸出去的,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赣鄱大地,沧桑巨变。江西人民沿着从 " 小平小道 " 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砥砺前行,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落后走向了进步、从贫穷走向了富裕,见证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4500 万赣鄱儿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江铜贵溪冶炼厂生产场景。(图/江西日报特约通讯员卓忠伟 )

蹄疾步稳,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新时代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

今年 5 月 18 日,我省政务服务平台 " 赣服通 "4.0 版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我省建成了全国首个全省统一 " 区块链 + 企业信用服务 " 平台。自 2018 年 11 月上线以来," 赣服通 " 上线服务事项达 6841 项、实名用户数突破 2850 万,已成为江西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我省持续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让市场活力迸发。截至 2020 年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 319.11 万户。今年一季度,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 16.7 万户,同比增长 79.9%。这就是改革的 " 魔力 "。

向改革要动力,依靠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要思想萌芽地的江西,是一片从不缺乏改革热情和创新勇气的热土。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江西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处处涌动改革热潮:推出 1680 余项改革举措、完成 170 余项改革试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持续增强——

看赣鄱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38 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35 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全流域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河湖林长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抚州生态价值转化、萍乡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发展 " 靖安模式 "、废弃矿山修复 " 寻乌经验 " 成为全国典范。

看工厂车间,焊花飞溅,机器轰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12 位省领导担任 14 个重点产业链链长,着力解决产业链堵点、断点和痛点问题,产业链水平和竞争力加快提升。健全定期梳理集中破解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问题长效机制,已集中破解三批次 1029 个问题,办结率 89.6%。

看千里沃野,万物勃兴,生机盎然。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率达 95%,土地承包经营权 " 地押云贷 " 试点向全省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提前一年对 152 公里长江干流江西段和整个鄱阳湖湖区全面禁捕退捕。

…………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站在新起点,江西将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将改革进行到底,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改革动力。

因地制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赣鄱儿女是古丝绸之路的弄潮儿,开放的基因历久弥新。

1983 年 3 月 2 日,随着九江外贸码头的一声汽笛声响,第一艘满载江西商品的远洋货轮首航日本,拉开了江西自营出口的序幕。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始终高举开放旗帜,从 " 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 " 到积极融入 " 一带一路 ";从大开放主战略到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不断推动开放提升 …… 地处内陆的江西对外开放阔步向前,以全新的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化,走向世界经济大舞台。

今年 5 月 19 日,首列由俄罗斯远东地区梅尔基站始发,满载当地上好松木的中欧班列经绥芬河入境后顺利抵达目的地赣州国际陆港。这是赣州中欧班列打通的第五个出入境口岸。

地处内陆腹地的赣州,曾因赣江黄金水道和梅岭古驿道而盛极一时,成为我国古代 " 海上丝绸之路 " 重要节点。步入近代,却被不沿边、不靠海所困,发展的脚步迟滞不前。

破除地理桎梏,把沿海沿边的 " 国门 " 搬到内陆腹地的革命老区。赣州国际陆港成为全国内陆唯一一个进口木材直通口岸:一趟趟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班列,让全球 5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木材进入南康;本地生产的家具翻山越岭、漂洋过海,走进了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 年,南康家具产业产值突破 2000 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制造基地。

回望走过的路,借鉴别人的路,前瞻远行的路。扩大开放始终是江西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本出路。

" 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开放提升作为江西发展的关键一招,始终站在全国和世界大格局高度审视江西,全力推动江西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着力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以更博大的胸怀,开放的江西大规模 " 引进来 ",延揽八面来风。1988 年,江西引进了第一家世界 500 强企业——百事可乐。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 2 万余家,有 131 家世界 500 强企业投资江西。江西正成为世界 500 强、知名跨国企业青睐的中部地区投资 " 新高地 "。

以更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江西大踏步 " 走出去 ",激情拥抱世界。截至目前,江西企业在 110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约 780 家境外企业或办事处,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近百亿美元,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 330 亿美元。江西制造、江西企业、江西产业,越过江西地理边界,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上不断延伸,不断延展着江西的经济地理。

2020 年,江西外贸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全年进出口 4010.1 亿元,增速居全国前列。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赋予江西 " 努力走出一条内陆省份双向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创新、促改革、促发展的新路子 " 的重任,身处内陆而胸怀世界的江西,开启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拥抱世界的新征程。

革故鼎新,以新发展理念开辟发展新路径

一条百年的长路,一头连着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江西,一头连着走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的新江西。

今年 6 月 18 日,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首批下线的两架 ARJ21 飞机分别交付成都航空和江西航空,这标志着江西生产试飞中心自此具备生产试飞交付能力。规划面积约 50 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城,成为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航空产业集聚区,60 多家与飞机制造相关的航空企业在这里扎根。

放眼江西,一个以航空制造技术为依托,集设计研发、制造、适航审定、试验试飞、通航运营等于一体的航空产业生态圈正加快形成。2020 年,江西航空产业航空产值突破 1200 亿元,规模居全国前三。

时间倒回 67 年前—— 1954 年 7 月,新中国第一架飞机雅克 -18 初级教练机在这里飞上蓝天,掀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江西,是一片创造新中国发展奇迹的热土——第一辆柴油轮式拖拉机、第一枚海防导弹等都在这里诞生。

江西,是一片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的沃土——今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结型场效应晶体管、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航天座椅、导电滑环 ……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荣誉榜上,镌刻着江西制造的辉煌与荣耀。

进入新时代,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催生了 C919 大飞机部分机身、硅衬底蓝光 LED 技术等一批 " 江西造 "" 江西研 "。2020 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占 GDP 比重达 1.8%,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 53%,高新技术企业达 5700 余家。

培育发展新动能,锻造经济 " 硬实力 ",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招。我省坚持 " 一产一策 ",大力发展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VR、"03 专项 "、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今年一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43.7%、36.7%、40.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 25.1%、38.4%、27.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7%,总量由全国第 19 位前移至第 15 位。如今的赣鄱大地,处处都是活跃跃的创新创造,处处涌动着革故鼎新的澎湃浪潮,汇聚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能。

奋进在新时代的春天里,从 " 小平小道 " 出发,江西正沿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大道阔步前行,这条新路前景无限光明!

(文/江西日报记者黄继妍、郑荣林)

党史链接——一块豆腐的故事

一天,与邓小平同车间的一名工人,让小孩去买豆腐。小孩兴冲冲地把豆腐买来了,却不小心把豆腐掉在了地上。

在那个年代,一块豆腐算得上一个家庭难得的美食了。看到豆腐被摔得稀烂,这名工人心痛不已,把小孩狠狠地打骂了一顿。

邓小平把这一切默默地看在眼里,内心极不平静。下班回到家,他感慨道:新中国这么多年了,老百姓还过着这样的日子。难道我们干一辈子的革命,就换来这样的社会主义?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江西与工人朝夕相处 3 年,对 " 什么是社会主义 " 坚定了认识。

1977 年邓小平复出,着手推动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1978 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沉寂的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改革开放拉启了大幕。

来源:江南都市报

值班编辑:邬薇

值班审核:吴剑锋

值班编委:陈明华

相关标签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 江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