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30 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公报说,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 1940 年代每年报告 3000 万减少至现在的零病例,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新华社 / 图
" 中国的成功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数十年的持续精准防控。"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向中国消除疟疾表示祝贺。
消除疟疾认证是世卫组织对一个国家无疟疾状态的正式认可。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 3 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中国自 2017 年以来已连续 4 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并于 2020 年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世卫组织指出,中国消除疟疾的工作从 1950 年代开始,中国卫生主管部门致力于通过为有疟疾风险的人群提供预防性抗疟疾药物以及为患者提供治疗来定位和阻断疟疾的传播。1967 年,中国启动了 "523 项目 ",这是寻找疟疾新疗法的全国性研究计划,最终在 1970 年代发现了青蒿素,这也是当今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对此,世卫组织全球疟疾规划主任佩德罗 · 阿隆索表示,几十年来,中国能够跳出固有思维模式,这对中国应对疟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在寻找创新方法,以加快消除疟疾。
△图为 2015 年 10 月 6 日在肯尼亚内罗毕拍摄的由中国企业生产、含有青蒿素成分的抗疟药物。新华社 / 图
1980 年代,早在世卫组织建议使用蚊帐控制疟疾之前,中国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尝试使用药浸蚊帐来预防疟疾的国家之一。到 1990 年底,中国的疟疾病例数量骤降至 117000 例,死亡人数减少了 95%。在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2003 年开始,中国加强了培训、人员配备、实验室设备、药品和蚊虫控制,使病例进一步减少,从而在 10 年内使病例数量下降到每年约 5000 例。2020 年,在连续 4 年报告零本地病例后,中国向世卫组织申请了消除疟疾认证。
世卫组织指出,中国成功的关键在于免费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中国,所有人都可以获得负担得起的疟疾诊断和治疗服务。此外,有效的多部门合作也是成功的关键。考虑到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风险,为防止疟疾再次在境内传播,中国加强了对高危地区的疟疾监测,并积极参与区域内的疟疾控制举措。
此外,公报提到,中国的 "1-3-7" 模式是疟疾消除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1-3-7" 模式,即 1 天内进行病例报告,3 天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调,7 天内开展疫点调查和处置。这一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表示:" 中国为实现这一重要里程碑所作的不懈努力表明,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加强国家卫生系统,可以战胜疟疾这一大公共卫生挑战。中国的成就使西太平洋地区朝消除疟疾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国际新闻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