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总是把人民利益、革命利益摆在第一位,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和个人得失。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毛泽东给他六十大寿的祝寿信中,高度评价他 "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
在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观音塘组,有一所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今约有 200 年历史,典型的清末南方四合院建筑。这里便是徐特立生活、成长和早期从事教育活动的地方,前临田野,后靠小山,周围松柏、香樟、翠竹环绕,十分优雅。
" 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比什么教科书都好 "
陈启亮是徐特立故居纪念馆馆长,今年是他在纪念馆工作的第五年。陈启亮介绍,在徐特立故居纪念馆,有一件珍贵的展品,它描绘了徐特立当年入党时的情景。这幅油画中,站在徐特立旁边的就是李维汉,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白色恐怖之下的一些共产党员惨遭杀害,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长沙附近被杀的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达 1 万多人。
当得知反动派看重自己在湖南教育界的声誉和地位,想进行拉拢时,徐特立决定将自己 " 藏起来 ",躲避到距长沙城 10 多公里的东乡学生家中。而此时已卸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职务的李维汉准备去武汉,因铁路不通而滞留长沙,也避难于此。
李维汉是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后来两人又在法国有同学之谊,危难时刻在此相逢,深感欣慰。两人一起回顾留法勤工俭学的岁月,交换对大革命的看法。
在这种背景下,面对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徐特立拒绝了反动派对他的拉拢、利诱,冒着杀头的危险,50 岁高龄的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当时,有些好心人劝他," 如今革命失败了,不少人已经退党了,你怎么还入党?" 徐特立立场坚定地回答:" 革命成功的时候,多一人少一人无所谓,正是因为革命失败了,需要我们继续干,逃跑算什么?"
后来,陆定一在《人民教育家》一文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徐老给我们的教科书,就是他的入党,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比什么教科书都好,比什么教科书都重要。"
让革命精神影响青年一代," 走出去 " 让文物活起来
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徐老十分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在指导青年学习上倾注了毕生心血。在办学过程中,他对贫困学生格外关心,收容、帮助和教育那些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
徐老曾劝诫孙女:" 你们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继承和发扬前辈的革命精神,发愤图强做好革命接班人。"
如今,徐特立故居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长陈启亮介绍,这几年来故居参观的游客中,学生、青少年、年轻党员比例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的让青年一代弘扬徐老革命精神,陈启亮介绍,他们开展 " 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 " 五进宣讲活动。同时,还与多所学校开展馆校共建,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志愿讲解员,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覃剑 通讯员陈启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