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7-02
深晚报道|一场主角缺席的宣讲会 老兵儿子替父“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有一次,父亲走出防空洞帮炊事员干活,团长发现他后,要求他立刻返回自己的岗位。大约过了两分钟,一声巨响,美国的飞机扔下一颗炸弹,父亲走出防空洞一看,炊事员已被炸得无影无踪 ……"6 月 23 日,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杨路,一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宣讲会上,在深圳电视台工作的杨攀国专程回到家乡重庆,上台讲起了父亲杨能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那段峥嵘岁月。

事实上,本应在宣讲会上讲述的是杨攀国的父亲杨能灿,一位抗美援朝老兵。18 天前,即 6 月 5 日,本次宣讲会重要宣讲人之一的杨能灿因病离世,未能等来宣讲会的召开。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宣讲会上,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旋律响起,杨攀国眼含热泪,仿佛看见硝烟弥漫中父亲那坚毅的眼神 ……

▲杨能灿的儿子杨攀国在宣讲会现场

" 踏上这条保家为国的路绝不后悔 "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全国上下开始广泛动员,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抗美援朝。

那时候,年轻的杨能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的一名学生。学校决定,抽调一批文化成绩不错的学生学习西医,并派入朝鲜战场,杨能灿成为了其中之一。

在朝鲜战场上,热血浸染着泥土,杨能灿知道,这可能是一趟有去无回的征程。

可没有国,哪来的家。当时,杨能灿的妻子即将生子、父母已经年迈,他毅然写下血书,决定入朝作战。

1952 年,杨能灿跟随部队连续行军 28 天,奔赴到 " 三八线 ",随后被分配至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的师部卫生所,负责侦察连的医疗工作。不久之后,上甘岭战役打响。

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不仅要面对敌军的狂轰滥炸,还得克服缺水、缺食品的困境。艰苦的环境,让杨能灿磨练出了钢铁般的军人意志、淬炼出了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当时,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没有 " 缺席 " 这场宣讲会

▲杨能灿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朝鲜战争结束后,1954 年,杨能灿转业回到重庆老家,运用自己在部队所学的医疗知识,开办了一家诊所。这家诊所以便民为要,对经济较困难的病人,常常只收取成本费,甚至不收费。杨能灿几十年如一日地救死扶伤,一直到身体状态不宜工作,才不再给人看病。" 父亲医治过上万的病人,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 杨攀国动情地说。

" 永远跟党走,好好学习,要为国家作贡献。" 杨攀国说,一直以来,父亲都是这样教育他们的。

在杨攀国看来,父亲的这些话并不是 " 场面话 ",而是他的肺腑之言。

杨能灿的儿女都住在广东深圳。生前,杨能灿多次到深圳看望儿女。每一次到深圳,看见日新月异的深圳,他都会感慨万分,对子女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今,对于这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宣讲会,杨能灿本不愿缺席。因为他想把那段峥嵘岁月讲给后代听,想把志愿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慷慨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

"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 在宣讲会结束前,杨攀国说," 我替父亲宣讲,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

▲杨能灿在朝鲜停战之际的留影

(别致)

相关标签

志愿军 朝鲜 医疗 重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