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业 " 传家宝 ",致敬百年风华。
5 月 11 日起,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 · 信物百年》。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背后各自企业的 " 传家宝 " 带到演播室现场,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
今日为您讲述《进出港人员日记》的故事。
信物名称:进出港人员日记
信物传承者:中航集团
信物年代:20 世纪 50 年代
信物印迹:民航创建时期飞行任务的记录
信物讲述人: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宋志勇
1965 年 5 月 28 日,在北京一个机场的停机坪上,一个 15 人的机组安静地登上了一架苏制伊尔 18 型飞机,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他们即将飞往哪里?又将经历什么?
1953 年,中国民航成立了第一个飞行大队,这是国航飞行总队的前身。当时只有 83 名飞行员,主要来自空军和 " 两航起义 " 人员,他们肩负着开辟国内国际航线、打破西方对我国对外航空交通封锁、助力新中国外交 " 走出去 " 的重要使命。
1965 年 5 月 24 日,中国民航总局第一任飞行大队队长张瑞蔼接到命令:迅速准备伊尔 18 型专机,执行周恩来总理率政府代表团访问坦桑尼亚的专机任务。
面对没有先例可循的飞行,唯一的方法只有试航,毫无捷径。
伊尔 18 的飞行高度极限为 9000 米,但出访必须飞越昆仑山等雪山,基本高度 7000 多米以上,一切都要在试航中总结出最佳方案。1965 年 5 月 28 日,《进出港人员日记》记下了这样的内容:出港,试飞,伊尔 18,张瑞蔼、刘崇福、徐柏龄 … 由于时间紧迫,他们只能模仿气候、地理确定航线,试航成功了。
1965 年 6 月 3 日,真正的远航即将开始,《进出港人员日记》再次记录了同样的出港机组信息,唯一不同的是航线,一个个国家的名字就是一次次的考验。
" 导航台没有讯号,跑道灯也全灭了 ",领航员的声音有些颤抖,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机场突然停电,黄昏中最后一丝光线也即将隐去。张瑞蔼的血液一下子冲上了头顶,复飞?油料不足;降落?看不清跑道。" 降落!" 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犹豫,伊尔 18 飞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1965 年 6 月 11 日,伊尔 18 从非洲远航归来,这是新中国民航第一次最远的国际远航任务,历时 14 天,飞行 44361 千米。
如今,新中国民航航空运输周转量位居世界第二,航线覆盖六大洲,从最初不到 20 条发展到今天 5000 多条航线,中航载着五星红旗飞向世界的每一片天空。
转载请注明 " 央视财经 "
你会关注
又一新风口!这种超市,突然 " 火了 "!先付费后逛,只卖大包装!巨头纷纷加速布局!
这家地区银行,培养了一大批金融人才!为新中国金融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重要新规!下月起,电动自行车这样停放、充电,最高罚款 10000 元!集中停车场充电桩,安排上!
美股涨、油价涨、金价也上涨!美国木材价格大跌 40%!市场发生了什么?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监制:柯成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