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为学生开辟心灵家园的盲人女教师,开展心理咨询 3 万余次,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 · 凯勒;
她,从 2008 年开始走上道德讲堂,几百场声情并茂的演讲让人潸然泪下;
她,在媒体上做过 " 读书明星 ",参与拍摄文明市民公益广告;
她,就是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党员教师刘芳。2008 年以来,她先后荣获贵阳市好老师、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道德模范、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 " 时代楷模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 " 最美奋斗者 " 等荣誉。
6 月 28 日,全国 " 两优一先 " 表彰大会举行,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刘芳被授予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称号。" 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认可,我将带着这份荣光,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前行。" 刘芳说。
与命运顽强抗争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离开语文课堂多年的刘芳,背诵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文依然朗朗上口。
1993 年参加工作,1997 年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2007 年眼睛完全失明 …… 面对一天天走向黑暗的残酷现实,刘芳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继续坚守三尺讲台。2012 年 6 月,刘芳加入中国共产党。
虽然眼睛看不见了,刘芳却不气馁,每次都是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我虽然看不见,可是学生们看得见。" 刘芳说,仪表对老师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还可以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她喜欢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将正能量传递给他人。
" 刘老师视力越来越差,讲课却越来越精彩。" 白云三中的一位老师说,为了教好书,刘芳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全部背了下来," 甚至厚厚的讲义,她也全都装在心中。"
在逐渐失明的那段时间里,有一次,刘芳拿着课本走进教室,请同学们翻开第 71 页读第三段。随后,刘芳开始向学生讲解、分析课文,并与学生互动。下课后,有学生问刘芳:" 老师,你为什么倒着拿课本?" 从那以后,班上学生才知道刘芳根本没有看书,而是在背诵课文。
由于看不见,刘芳只能用耳朵批改作文——学生自行朗读,她和全班同学一起点评、打分,借此促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当好学生的知心姐姐
" 老师,我有话想对你说。" 在白云三中的心理咨询室,总有学生前去敲门,向刘芳讲述喜怒哀乐。
2008 年,已经完全失明的刘芳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转型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师。学生都把她当成知心姐姐,她也会帮助学生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当来访的学生感觉迷茫时,她总会说:" 我现在看不见了都能快乐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你们的这点小困难算什么呢,来,让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吧。"
" 他们信任我,我定不会辜负他们。" 刘芳在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 " 成长档案袋 ",里面装满孩子们的小秘密和对她的信任。
现在,刘芳的心理咨询覆盖面更广了。2015 年,她的第一个心理咨询室落户贵州省工业机械学校,很多大学聘请她为校外辅导员;2016 年起,她参与了贵州综合广播电台 FM94.6 频率的一档 " 爱聆听 " 节目,通过公众号和微信群为大家做心理疗愈工作。
著书关注农村教育
刘芳从小爱读书,也偶尔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小作品。失明后,她把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当做自己的偶像,开始学习文学创作。她先后完成了关注农村教育的小说《石榴青青》和自传体小说《花开十年》,一部 17 万字,一部 28 万字。
她还做扶贫义卖,2015 年,用小说义卖的资金成立 " 刘芳助学基金 ",还参与了几十次社会公益捐助活动。
作为贵州省盲协副主席、贵阳市盲协主席和中盲协文学委员会秘书长,刘芳积极参与残疾人活动,如去特殊学校做励志演讲,参加残疾人文艺汇演、文学创作比赛,用小说义卖的爱心款送盲童去学习。
刘芳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了很多人,在她的带动、示范、引领和激励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罗海兰
编辑 陈问菩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