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 2021 年 7 月 4 日 14 时 57 分,经过约 7 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7 月 4 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摄的航天员刘伯明出舱场面。
这是继 2008 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4 日上午 , 刘伯明、汤洪波两位航天员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 " 飞天 " 舱外航天服先后出舱,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期间,在空间站内的另一位航天员聂海胜配合出舱同事开展舱外作业。
北京时间 7 月 4 日 8 时 11 分,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 11 时 2 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 " 飞天 " 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其间,在舱内的航天员聂海胜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8 时 11 分,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之后,刘伯明首先出舱。当半个身子探出出舱舱门,蓝色地球出现在眼前,刘伯明直呼 " 哇,这太漂亮了 "" 老亮了 "。有网友称 " 这是东北话高光时刻 ",还有人称之为 " 打开天窗说亮话 "," 美得暴露了乡音 "。
此次出舱任务中,刘伯明和汤洪波负责舱外作业,聂海胜在舱内配合支持队友开展舱外操作。刘伯明出舱后,聂海胜问," 没有看到满天繁星吗?" 网友们纷纷感慨说道," 太空有真正的‘星辰大海’ "。
12 时 9 分,刘伯明、汤洪波协同完成空间站舱外全景相机抬升操作。完成该任务后,刘伯明把自己的头盔相机对准地球并解说," 现在有白云朵朵,还有成片的,像海洋一样的(画面)"" 跟随我的步伐,一起自由地飞翔吧 ",这一幕逗笑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内的工作人员。人们纷纷表示 " 你的太空导游刘伯明已上线 "" 给刘导游刷火箭 "。
作为神舟十二号乘组指令长,聂海胜在舱内耐心指挥,不时提醒队友," 不要急 "" 动作慢一点 "" 检查一下 "…… 刘伯明、汤洪波成功返回天和核心舱时,聂海胜来到舱门处迎接,与第一次出舱的汤洪波紧紧拥抱,并对两名队友说," 一会儿给你们做好吃的,欢迎你们巡天归来!"
进舱前,刘伯明挥手示意," 感谢所有参研参试的科研人员,感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后续我们还会继续出舱,还会飞得更高,空间站还会建得更大。"
据介绍,此次刘伯明、汤洪波两名航天员身着的新一代 " 飞天 " 舱外航天服为中国自主研制,新型舱外航天服只有一个型号,可调节适应每位航天员的体型。虽然重达 130 公斤,但穿脱起来方便快捷。在外观上,为反射太空中的各种辐射,此次航天服仍为白色,但其背后那一面五星红旗十分抢眼。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王焰磊介绍,在所有出舱任务中,对太空机械臂进行相关设备安装和调验,是重中之重。该太空机械臂被称为中国智能程度最高、难度最大的空间智能制造系统。
据王焰磊介绍,在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在有航天员站在机械臂上的时候,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地对机械臂位置进行观察,更能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另外,由航天员自主操作机械臂,在安全性上也有更好的保障。
专家表示,此次太空站出舱活动,是中国太空探索的重要步骤。通过对航天员出舱工作、体能变化、应急能力、以及相关设备性能等有效验证,特别是在舱外进行长时间工作期间,航天员与装备之间的适应性,协调性等,都将为后续航天员在舱外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综合新华社、央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