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7-06
午休丨母亲:我心目中最明亮的那颗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2019 年夏天,当我到临夏州故地重游,我那尘封记忆的大门被打开,我搜寻到了几十年来那些关于母亲许许多多生活中的往事 ……

2004 年 11 月 8 日,母亲去世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她无悔地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九十周岁。

我的母亲出生在甘肃临夏一个很有名望的家庭里,祖辈历代任朝廷官员,外祖父还曾长时间担任临夏师范学校的校长,所以治家皆以《朱子家训》为立身之要,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教育出了像母亲这样品格高尚的优秀女儿。

我的父亲因病于 1951 年去世,由于种种原因他没给母亲留下一文钱。临终前父亲流着泪告诉母亲将四个孩子中的两个送给他的亲戚。母亲听了后哭着说:" 我死也不把孩子送人,要饿死我和孩子们在一起。" 父亲听了眼中噙满了泪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肚子里装着满腹的委屈无奈地走了。母亲办完了父亲的丧事,擦干了眼泪,毅然决然地带着三个孩子(大哥在兰州上学),离开了那个令她无比悲伤和痛苦的地方,我们搭乘乡亲送完父亲灵柩的马车,投奔西宁的小叔叔家。

永远忘不了 1954 年那个寒冷的春节前夕,由于小叔叔在青海畜牧厅工作,上级让他们几个人去西藏给解放军战士送战马吃的药,为此,他们在回来的路上,在冰天雪地中遭遇车祸,为西藏的安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革命烈士,永远静静地躺在了青海省烈士陵园。

母亲带着只要有一口气,决不让这个家倒的勇气,带着我们三个从西宁又来到了兰州,和自己几年不在一起的大儿子团聚。到了兰州之后,母亲立即托人给她找活干,包括带孩子、洗衣服、干家务,只要能挣点钱养活自己的儿女,什么活都干。她告诉我们只要她在,天就不会塌下来,母亲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鼓励我们,指望儿女长大成才,她常常教导我们:"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每当我们星期天想睡睡懒觉时,母亲都会用慈祥的眼神看着我们,并带点严肃地对我们说:" 日上三竿不起床,终究成废人。" 因此我们学习也是很努力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家的三个孩子都长大了,大哥上山下乡还没回来,学费等费用的增加,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那时候大家都还没有安装电灯,都用的玻璃罩的煤油灯照明。有一天家里的煤油灯没有油了,哥哥姐姐还要做作业,怎么办?母亲不安地用了一只手的大拇指,来回搓着另一只手的手背,走来走去低头不语。突然她抬起了头,眼中充满了希望地笑着对我们说:孩子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我们都凑到了她的身边,围在土炕上摆着的炕桌边听她娓娓道来。从前有个叫匡衡的人,他非常爱读书,可是家里很穷,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老太太纺线的灯光读书,后来最终成为了一个大学问家。讲完故事后,她用一个小小的碟子倒了一点剩余不多的做饭用的油,然后找了一些棉花,用手搓了个小捻子,小捻子一头放在碟子中的油中,另一头搭在碟子边上,然后用火柴点亮了,她把小碟子放在了小炕桌上,灯亮了,灯光照亮了小小的炕桌面,她叫哥哥姐姐赶快借光写作业,并用手抚摸着他俩的头,眼中闪着泪花,笑着说:" 快写吧,怎么样?这灯光比匡衡凿壁借的光亮多了吧!"

母亲不但很聪明,而且手很巧。生活虽然那样困难,但我们兄妹从没穿过一件带补丁的衣服,母亲给大孩子做衣服时,刻意买双面都有斜纹的布,等大孩子穿完了,把旧衣服翻个面改给小孩子穿,有时候大孩子把衣服穿的太旧了,她就花几分钱买一包染料,把拆掉的旧衣服染一染,再改给小的穿,她心很强地说:" 等让孩子们穿上打满补丁的衣服那就完了。" 所以我们始终都穿着看起来较新的衣服。

有一次,家中没有布票,母亲用二元多钱买了三条棉线织成的枣红色的大方围巾,给姐姐做了一件棉袄罩衣;买了三寸黑平布,剪一剪,缝一缝,盘了几个蝴蝶扣,缝到衣服上煞是好看。又翻箱倒柜地找出了父亲从前穿过的一条旧毛料裤子,翻了翻面给姐姐改做了一条裤子,枣红色的衣服配上黑色的裤子,穿到学校里,羡慕死了许多女同学。那时姐姐在中专里读书,有些同学在底下窃窃私语,说肯定是姐姐谈恋爱了,对象给买的,无论姐姐怎么解释,他们都是半信半疑的。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我的哥哥姐姐都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哥哥小小年纪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什么苦力都干。买煤面子和打煤砖,放假打零工,帮人搬东西等,在房屋漏雨时,小小年纪的他和母亲姐姐一道和泥巴,和好了泥巴爬到高高的房顶上,补修房顶补修墙壁,再苦再累也没有打倒我们一家人,大哥还买了一把小提琴,在不顺心的时候,还拉一拉琴,放松一下心情。

母亲很能干,又乐于帮助人。过年过节时,邻居们都纷纷过来,要母亲帮助或指导她们做西北人喜欢吃的各种面食。母亲还喜欢做些工艺品:如把鸡蛋倒出蛋清来,倒蛋清的小洞里放进半根火柴绑上小绳子,蛋皮上画上画,涂上颜色,当装饰品,小孩子们好喜欢哟。她还用小碎布做成小荷包,做的 " 小松鼠吃西瓜 " 太可爱了,她用各种线勾的小金鱼栩栩如生,见到的人都爱不释手,赞不绝口。

苦难仍在继续,当母亲找不到活干的时候,家里穷到有时连煤球也买不起,冬天到了,天刮起阵阵朔风,寒冷刺骨,由于烧的自己打的煤砖,所以煤不好,屋里冷的像冰窖,母亲就给我们讲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离别家乡,渴了饮雪,饥了吞毡,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等你们长大了,好日子也会来的,好日子快了。" 母亲总是在我们悲观时带给我们希望。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儿女们都努力学习,努力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大哥在农村期间,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收工后,自己做饭吃,吃完晚饭,翻越一架山,赶去给上夜校的农民上课。深夜回到住地,在煤油灯下把盏苦读。虽然他没上过大学,但是在科学院招工时,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后来担任了国家的一项重要的科研项目,成为了工程师。二哥动手能力特别强,在单位是技术革新能手,棋琴书画、烹调、木工、水暖、电器维修样样在行。我和姐姐分别是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均为单位业务骨干。母亲面对我们四个学业有成、不负所望的儿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母亲渐渐年纪大了,仍然当保姆给别人看孩子,仍然力所能及地帮居委会做事,如记个财务流水账,把自己家的书全部拿到居委会图书馆让街道居民借看。并积极参与搞街道的爱国卫生等工作,直到一切都干不动了,直到为儿女流尽了她最后一滴心血。

母亲和父亲的感情虽然很好,但由于父亲去世后埋在老家的祖坟里,所以不能把他的遗骨从祖坟里迁移出来同母亲的遗体埋在一起。母亲曾对我说过:" 我死后,你们要把我埋在兰州高一点的山上,让我看着你们,我要和你们在一起,看着我的儿女们。" 这是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呀 !

传说地上去世一个人,天上就多一颗星。当然我确信并无此事,因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母亲,怀念我的母亲,我就在心中把它当成真了。

在晴朗的夜晚,我常常举头凝视苍穹,去寻找我心目中最明亮的那颗星。我问母亲:" 您在天国生活的好吗?您在天国找到了您日思夜想的父母了吗?母亲,如果有来生,如果有来生的来生,世世代代我都愿意做您的儿女,您同意吗?" 天空没有回音,只有那颗我认定的最亮的星星,不停地眨着她的眼睛。

比河流宽阔的是什么?是大江。比大江宽阔的是什么?是大海。比大海宽阔的是什么?是母亲的胸怀,我默默地祈祷天下所有的儿女们,请善待你们的父母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作者 赵元萼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西藏 西宁 兰州 解放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