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杨守鉴 记者 姜振军)" 你好,这 5000 块钱是组织上前几天发给我母亲的老党员一次性生活补助费,今天捐给慈善总会,请清点下。"7 月 5 日上午一上班,盐城市建湖县教育局职工朱卫星手捧一只装满现金的信封,来到该县慈善总会财务科,表示要替母完成遗愿,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众。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朱卫星的母亲名叫朱正英,今年 95 岁,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担任妇救会主任的朱正英积极组织妇女参加抗战,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1949 年 10 月 1 日后,她积极投身当地建设,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经常接济身边的困难群众。
" 母亲一生不知资助了多少人,被乡邻们称为‘大好人’‘大善人’。" 朱卫星说,不仅如此,母亲从不以功名自居,从不向组织伸手,就连每年组织上发给她的慰问金,她都资助给村里的重病家庭或孤残老人。
据了解,朱正英老人一生甘守清贫、热心助人的优良品质,深深影响了她的子女,她常常要求子女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不吃碗外的,多想想生活不如自己的困难群众。6 月 28 日,朱正英老人带着遗憾走了,一家人悲痛不已。
" 母亲已经走了,组织上发的这 5000 元补助金,已经用不上了,我们姊妹几个家家生活都过得很好,这钱就捐给县慈善总会吧。" 面对组织上发给母亲的生活补助费和一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朱卫星与家人商量,要拿这些钱去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朱卫星的想法,得到了一家人的支持。办完母亲的丧事后,朱卫星便赶到慈善总会,将 5000 元生活补助费全部捐了。" 母亲在世时如拿到这笔补助费,她一定会捐出去,现在母亲走了,我们只是替母亲完成一下心愿。" 朱卫星说。
(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