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情感需求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家庭
开始饲养宠物。
可最近,
家住城区富卓苑小区
7 幢居民楼的部分居民向
《宜兴日报》" 民生热线 "
反映,
他们所在楼道的二楼
有一住户竟在家中
饲养了数十只猫,
给周边邻居的生活
带来了不小困扰,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予以关注。
周边居民深受困扰
据富卓苑小区 7 幢居民楼住户陆女士介绍,去年上半年,她发现二楼一住户好像在家中养了猫,根据平时的猫叫声判断还不止一只。" 当时也没当回事,虽然觉得猫叫声吵,但邻里间肯定要相互包容。" 陆女士说,直到去年夏天,异味越来越重,她才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现在,她都不敢将衣服晒在外面,因为洗干净的衣服也会沾上异味。
该幢楼另一住户杨先生则表示,这些猫几乎全天都在叫,白天还好,夜里吵得人根本睡不好。除了噪声和气味问题外,还有住户更担心相关的卫生、防疫等措施是否到位。
走访中,该幢楼的住户均表示很苦恼,这些猫带来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我们现在都看不到那户人家的人,更别说进去看看情况了。" 该幢楼住户李女士表示,眼下养猫的住户似乎已经拒绝沟通,对周边邻居都避而不见。部分居民猜测,这可能是专门用于繁殖出售的经营性 " 猫舍 "。
住宅竟然变身 " 猫舍 "
7 月 2 日,宜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富卓苑小区 7 幢居民楼,找到了养猫的这户人家了解情况。经记者多次敲门,一年轻女子将门打开,虽然门仅开了条缝,但仍有一股强烈的异味扑面而来。面对记者的询问,该女子态度冷淡,称前一天社区已有工作人员上门,相关情况已告知清楚。" 在自己的房子里养着玩玩不行吗?" 该女子表示,房产是自有的,养猫只是个人爱好并没有出售,之后会继续在此处养猫,就算邻居有意见,也别再找上门了。
随后,记者从宜城街道东山社区居委会了解到,社区工作人员已经为此事多次上门做工作,实在是无计可施。" 今年 2 月份,我们工作人员上门查看时拍摄了屋内的情况,数了一下,大大小小有 70 多只猫。" 在社区一工作人员提供的视频中,记者看到,该住户客厅里有一处玻璃房是供猫自由活动的地方,玻璃房前摆放了几个可移动的猫笼。
△视频相关截图
另外,屋内还有两个房间专门用来摆放整面墙的猫笼,笼内饲养的几乎全是同一品种的宠物猫。
△视频相关截图
据了解,当时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查看时,是一打扫卫生的阿姨为其开门的,并通过电话联系了一男性负责人,对方称新的养猫场所正在装修,到 3 月底、4 月初就会搬过去,此处也会全部清理掉。" 可到现在也没搬走,7 月 1 日相关居民又到社区求助,我们到现场后同样没能进门。" 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现下他们也无法了解屋内的具体情况,作为社区来说,也只能对相关人员进行劝导,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关监管存在难题
记者就这一情况咨询相关部门得知,由于不能确认该养猫行为是出于个人爱好还是经营性,监管存在难题。而即便其是专门养殖宠物猫,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明确了猪、普通牛、兔、鸡、鸭等 33 种家养畜禽种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进行管理,对养殖的选址、硬件设施及防疫等均有严格的要求,但犬、猫等属于伴侣动物,并不在该目录之内,难以对其养殖行为进行约束。
随后,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江苏法舟(宜兴)律师事务所律师过巍。过巍介绍,首先,业主在支付了房屋价款并取得房屋所有权后,有权对房屋的使用作出相应的处分,但是这种权利不是没有限制的,《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了禁止权利滥用规则,即房屋所有权人对房屋的处置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其次,如果业主将住宅房改为 " 猫舍 ",就可能涉及改变了住宅房性质,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在本次事件中,和该业主同一幢楼或者会因宠物猫的养殖而受到影响的业主都应当被认定为具有利害关系。他建议,周边邻居与该业主可以在物业或者居民委员会的主持下进行协商,协商无果的,可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或将房屋恢复原状。
撰稿:杨达
制作:管静
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