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至 16 小时内,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从湖北潜江送达全国 500 多个城市,烹制成一道道美味佳肴,造就了夏天特有的活色生香。潜江,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出口基地,加工出口额占湖北省的 60% 以上。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小龙虾专业交易市场,其 " 小龙虾价格指数 " 成为影响全国小龙虾交易的风向标。
7 月 7 日上午,由极目新闻发起,十余家全国主流媒体共同参与的 " 全面小康楚天行 " 考察采访活动,第二站走进潜江,探秘 " 中国小龙虾之乡 "。
16 小时发到 500 城,潜江掌控全国小龙虾交易行情
每逢小龙虾上市旺季,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的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里," 虾嫂 " 们就开始了繁忙紧张的分拣工作。只见堆满鲜虾的货柜两旁各站一名 " 虾嫂 ",她们在虾堆里双手翻飞,眨眼间,2-4 钱、4-6 钱、6-8 钱、9 钱以上,不同重量的青虾、红虾就溜到对应的口袋里。
据介绍,在小龙虾上市高峰期,每天有近万名农家妇女活跃在小龙虾交易、加工及餐饮行业,从事小龙虾分拣、剥壳、清洗等工作,月收入超过 5000 元。
小龙虾交易中心,由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是全国最大的专业小龙虾交易中心,近 2000 个落地配服务网点,让全国多地食客,都能迅速吃到、买到鲜活的潜江小龙虾。
近年来,网购的兴起,让小龙虾内需市场充分释放。" 从潜江销往全国的小龙虾,线上交易已占三分之一。" 潜网电商总经理李红卫介绍,线上交易时,客户不仅可通过 " 中国虾谷 360" 平台购买虾种虾苗、鲜活虾、熟食虾、虾稻米,还能购置养殖用具甚至技术服务。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全国各地的小龙虾交易价格:7 月 7 日 8:30,武汉,小青:16(元 / 斤);中青:28(元 / 斤)…… 李红卫称,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对全国小龙虾交易价格具有很强的掌控力,这也给当地围绕小龙虾打造全生态产业链带来便利。
当前,潜江养殖小龙虾超 90 万亩,年综合产值冲刺 1000 亿元。全市虾稻产业直接带动 2 万余人就业,10 多万人增收致富," 潜江龙虾 "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 251.8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0.5%,连续三年登顶行业榜首。
手机操控养虾," 虾稻共作 " 富了百姓
在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的物联网总控室里,村支书赵常洪在手机上轻划几下,墙上大屏幕就不停更换 2 万亩虾稻共作基地的实时场景:" 剅湾,水温:35 ℃;PH 值:7.51PH;溶解氧:6.16mg/L。孙桥,水温:35.5 ℃;PH 值:7.32PH;溶解氧:5.62mg/L……" 不断跳动的数据,显示着各自然村农田的环境指数,一旦发现异常,农技人员就会接到信息,及时处理。这让赵脑村的泥腿子,坐在办公室里也能种田养虾。
赵脑村地势低洼,有 " 水窝子 " 之称,原先经济落后,因发展生态环保的 " 虾稻共作 ",现在成了富裕村。" 在稻田里养虾,确保了粮食安全和小龙虾质量安全,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赵常洪说," 过去农民一年四季都很忙,收益也不太好。现在养虾、收虾轻松不少。稻谷熟了,又有合作社上门机械收割,收入翻了几番。" 据介绍,该村在沿海打工多年的村民李红林返乡承包 70 多亩虾稻田,一年就赚了 20 多万元,一家人吃上 " 龙虾饭 "。
机械化、信息化,让农民从纯劳动者向半劳动半管理者转变,很多老人也能参与虾稻共作。" 土地流转破藩篱,搬离农村进社区。虾稻共作显奇迹,乡村振兴看这里。" 赵脑村村民用顺口溜评价现在的惬意生活。
2013 年,该村 615 户农户,将 8900 亩土地流转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潜江华山水产公司,企业改造成标准虾稻共作单元后,再反租倒包给农民,实行标准化经营,赵脑村则整体迁入熊口镇上社区,村民成了城镇居民。
来源:极目新闻
值班编辑:邬薇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陈明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