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21-07-08
全省唯一!雨花区入选教育部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放学铃声响起,孩子要去哪里?下午五六点钟才下班的家长,如何将下午三点半就放学的孩子照看好、监管好?一度成为广大家长 " 急难愁盼 " 的系统性问题,也成为摆在雨花教育人面前的一张社会问卷。记者从雨花区教育局了解到,2021 年春季,全区公办中小学校 100% 开展课后服务,做到需求全覆盖、空档全覆盖、发展全覆盖,实现受访学生、家长 100% 满意,率先打通学校课后服务 " 最后一公里 ",一举破解 " 三点半 " 难题,为学生减负、为群众解忧,成为了全省唯一入选教育部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的区县单位。

中午 12 点,在雨花区砂子塘万科魅力之城小学 1703 班的教室里,参加午餐供应的孩子们已经吃上了营养均衡的一站式配送套餐;下午 16:30,在各专用教室中,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 " 三点半 " 特色课堂的乐趣……学生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到这样全托管式暖心又贴心的教育服务得益于学校开展了 " 午餐供应 + 课后服务 " 工程。

" 龙老师,下次三点半还有游泳课吗?什么时候再上游泳课?" 学生们类似于此的追问常常在学校里上演,由此能看出他们对于 " 三点半 " 的期待。为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该校在 " 课后服务课程设置 " 上下功夫,本学期开始让孩子们 " 点菜 ",学校来 " 做菜 ",以 " 学习 + 兴趣 " 的服务模式,优化三点半课程:一年级新增游泳、布艺,二年级新增拉丁舞;还开设了射箭、烘焙、沙艺等 28 个社团。目的就在于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成为最棒的自己。

活字印刷、扎染、皮影戏、传统射箭……这些原本只有在书本里、舞台上才能观赏的特色非遗项目,如今以 " 校园非遗 " 为主题,融合 " 三点半课堂 " 走进了枫树山莲湖小学,1500 名学生成为雨花区首批非遗 " 练习生 "。

为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枫树山莲湖小学联合雨花非遗馆,组织各地民族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非遗讲师,结合学校 " 三点半课堂 " 设立 " 校园非遗日 ",创建了 1 名非遗技能传承人 + 高校非遗讲师 + 学校学生的 "1+T+S" 系统化非遗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对非遗有更深远的了解。

" 我们还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了‘莲音’‘莲艺’‘莲创’‘莲语’‘莲体’五类近 60 个综合素养类课程,既有戏剧、茶艺等传统文化课程,也有 Scratch 编程、Python 编程等创新实践课程、艺体类课程。" 枫树山莲湖小学校长陈莹告诉花花," 今后学校还将打造更多更优秀的社团品牌,让多彩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塑造校园文化的百花园,让每一个学生在莲湖这片沃土上绽放出属于他们的色彩,焕发勃勃生机!"

文化兴国,体育强国。下午 3 点半,在砂子塘吉联小学绿茵场上,一群孩子身穿足球队服驰骋,或争夺足球,或大声呐喊……吉联小学作为教育部下科学素养空间课程体系引入湖南省的唯一一个示范学校、国家层面引进足球课程打造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丰富多彩的足球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足球的热爱,也点燃了他们对体育的热情。

吉联小学校长朱鸿雁表示,本着安全有序、家长自愿、公益普惠的原则,学校进行了精准摸排,针对学生、家长的不同需求,根据老师申报特长整理本校教师特长集,还开设了健美操、空灵鼓、非洲鼓棕编、少儿编程等 28 项内容的 " 吉美 " 特色服务课程,学习新时代全面教育润物无声。

再看长塘里小学,作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该校跨越传统班级界限开放选课系统,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社团,尊重个性,培养特长。" 三点半 " 课后服务开设有机器人编程、无人机等多个人工智能项目的社团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运用引入到社团课堂中,在体育社团课堂教学中,通过配备的智能穿戴设备记录下学生每一场训练的表现,根据科学的运算和分析,教练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及表现,定制更好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战略;书法社团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汉字书写微视频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 汉字拟人书写法 ",实现书法教育线下线上结合展示交流等等。

课后,教师将二维码奖章贴纸发给孩子,家长通过手机等终端扫一扫,孩子在社团中表现的评价记录就同步到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了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手段智能化,让评价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导航。据悉,该校宁子岳同学发明的 " 多功能沙滩物品存储器 " 曾获得国家级专利及科研大奖和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热点课题。雨花区进城务工子女占比最大、小学受资助人数最多的树木岭小学,针对特殊困难、特异体质、特殊家庭的 " 三特学生 " 实施精准调研,今年上半学期为 69 名贫困生免费进行课后服务,在迎接长沙市资助审计时以零差错 " 优秀 " 过关。分年级开发了 " 作业辅导 + 专项训练 + 校队特长训练 " 的三阶模式,自主创设了 32 门服务性课程,这项 " 顺民意、暖人心 " 的民生工程,切实解决了家长的实际问题。

" 我的孩子已经参加了四个学期的‘三点半’课后服务,既有作业辅导班,也有国画等特长社团班。" 泰禹小学四年级 1710 班周同学的爸爸算了一笔账," 之前,孩子放在托管机构,一学期动辄需要花费成千上万,但疫情期间的 2020 年上学期,学校根据实际参加天数只收了 550 元,不仅切实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还让孩子在丰富的课程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家长来说感到非常放心和踏实,真的挺感谢学校。"

不遑枚举,这些学校仅是雨花 " 三点半 " 课程 " 饕餮盛宴 " 中的一角,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成为雨花教育品质提升的新阵地,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抓手,更是社会协同育人的新途径。一直以来,雨花区积极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分别就学生的课后服务需求、课程设置、收费标准等问题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逐步梳理、掌握实情,率全市之先出台《长沙市雨花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校因校施策,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向学生提供 " 菜单式 " 自选校内课后服务。

据悉,为确保课后服务为民属性,2021 年春季,雨花区为家庭困难学生免除课后服务费用 159.13 万元;去年拨付专项资金 160 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非遗文化课程进校园,为 40 余所学校提供了木工、华服小当家等系列非遗传统课程;加强督导检查,指导各校一校一政策制定并公示经费使用和发放方案,全区共有 37 家课后服务第三方机构资金纳入监管,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测措施。今后雨花区还将进一步优化、规范课后服务管理,确保有需求的家长、学生 100%接受课后服务,让学生的课后服务时光变得更加充实和幸福。

来源:飞梦雨花

相关标签

python 教育部 义务教育 编程 技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