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南山区安委办了解到,截至 7 月 1 日,该区已完成 16 万套 " 亮尾工程 " 反光标识发放工作。目前,各街道、各社区正结合疫情防控和交通文明劝导要求,稳步推进张贴工作,为提升辖区 " 亮尾率 " 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南山区积极构建 "1+6+N" 模式,全面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治理成效显著。
全面启动 " 亮尾工程 "
点亮群众夜间出行交通安全警示灯
今年 3 月,省委李希书记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把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作为党史教育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南山区立即响应、迅速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推进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4 月底,工作专班主任李昭志带队在开展专项督导过程中,发现电动自行车 " 亮尾工程 " 落实情况总体滞后,存在各街道进展不一," 亮尾工程 " 标识规格样式不统一、容易脱落、反光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南山区安委办立即组织设计形成标识样式,并根据前期全区电动自行车摸底排查数据,制作了 16 万套 " 亮尾工程 " 反光标识。
▲为电动自行车张贴反光标识
6 月开始,南山区全面启动电动自行车 " 亮尾工程 ",免费为电动自行车张贴反光标识,解决 " 看见 " 和 " 被看见 " 的问题,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夜间视线不良导致的追尾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统计,在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中,涉电动自行车事故数高居首位,电动自行车无醒目光源、无有效反光介质,夜间出行极易因光线昏暗导致无法被快速有效识别而发生事故。今年以来,南山区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 29 人受伤,涉电动自行车受伤人数 18 人,占总受伤人数的 62.07%,其中夜间时段受伤人数 7 人。涉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亮尾率 " 不高,成为南山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集中攻坚的重点难点。
构建 "1+6+N" 模式
全面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
据悉,自南山区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专班成立以来,该区在总体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坚持从总体部署、督导检查、执法监管、隐患治理、基础保障、警示教育 6 个方面着手,全面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2021 年以来,全区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共排查发现隐患 27661 处,已完成整改 26276 处,整改率 95%。自工作开展以来,全区道路交通事故环比第一季度下降 75%,整治成效初显。
▲南山区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专班督导会
今年 3 月底,南山区安委会联合区交安委会结合辖区实际,制定 " 人、车、路、企、违、基、救、监 "8 个方面共 116 条具体措施的总体工作方案,配套制定各单位实施细则,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各街道、各部门结合方案要求,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研判和管控工作,推进各项防范化解措施落实落地。
在落实工作方案各项举措的基础上,南山区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专班围绕 6 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在 " 统筹 " 上下功夫,实现具体化运作,强化总体部署;二是在 " 督导 " 上做文章,以 " 四不两直 " 方式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全面掌握当前进展,督促落实整改;三是在 " 监管 " 上抓突破,组织 6 个道路客运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小组,对全区道路客运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并联合南山交警大队以及各街道,开展 " 凌晨平安 " 联合整治集中行动,提升交通文明安全氛围;四是在 " 治理 " 上构闭环,建立隐患排查整治联动机制,以执法检查和第三方力量巡查方式,常态化开展拉网排查,强化隐患治理;五是在 " 基础 " 上推进度,加强基层交安站建设,推动落实 " 专人专岗 " 制度,探索完善社区交安站运行标准及工作机制;六是在 " 宣教 " 上求实效,针对社区小区、城中村、学校等重点场所,老人、小孩等重点人群,快递外卖、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强文明劝导、组织观看宣传视频、开展警示教育座谈、形成懂安全守交规的浓厚氛围。
▲在城中村出入口督导检查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戴头盔情况
要全面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离不开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对此,南山区联动区卫健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等职能部门以及各街道协同共治,通过 N 个举措落实各项措施,如区卫健局建立专业应急救治队伍,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救援;区住建局从工程车辆、施工人员、物业管理方三个重点方面着手,确保道路交通疏导方面无薄弱环节;沙河街道主导街道交安合成作战中心建设、源头交安站创新标杆工程、"1+1+N" 分片包干工作模式等等,共同织细织密南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网。
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