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 月 9 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卫健委、市科技局、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以及救治、疾控、应急等领域专家通报我市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工作,介绍疫情防控工作做法、成效。
市卫健委主任黄光烈表示,面对国内首起新冠病毒 Delta 变异毒株的正面突然袭击,广州在疫情防控上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在两个潜伏期内,坚决有力地遏制了此次疫情传播。截至 7 月 9 日,广州已经连续 21 天本地病例 " 零新增 ",全市均已转入疫情常态化防控。
7 月 8 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的所有在院本地感染者全部出院,实现本地病例清零;153 个病例无一死亡,实现本轮病例零死亡;7 月 9 日下午,广州地区各医疗机构增援市八医院救治工作医疗队已圆满完成任务,整体撤离。
黄光烈介绍,回顾过去的 7 周时间,广州根据 "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 的要求,针对 Delta 变异株的特点,边摸索边调整,边实施边完善,做到 " 防控抢在锁定前,扩大排查跑在先 "。在两个潜伏期内彻底遏制疫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防控新冠变异株的 " 广州打法 "。
一是构建立体流调机制抢在 " 先 "。实行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同步送院、同步复核、同步流调、同步管控的 " 四同步 " 处置机制。建起疾控、公安牵头,社区密切配合的立体流调机制,通过 " 三同时 "(疾控、公安同时赶赴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开展疫情处置),充分运用 " 人防、物防、技防 " 多种手段,调查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协同更紧密。通过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本轮疫情 153 个病例都有完整病毒传播链条,快速有效切断病毒传播。
二是排查重点人群锁定 " 准 "。创新使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对密接、次密接,集中隔离、赋红码;对重点场所周边人员赋黄码,最大限度地管理和排查有感染风险的人员。本轮疫情所有病例均为主动排查发现,6 月 12 日以后所有新增病例均为在严格管控的重点人群中排查发现。
三是实施分级分类防控贵在 " 精 "。根据疫情变化及时划定防控单元,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精准防控,先后划定 2 个高风险地区、16 个中风险地区。同时,在防控区域根据风险等级科学精细划分封闭管理区、封控管理区,实施不同管理措施,将病毒传播的风险精准控制在已知范围内。
四是推进核酸排查覆盖 " 密 "。针对密接者和次密接者、中高风险区域、涉疫的低风险区域以及其余区域人群,有序推进多轮、多层次的核酸筛查工作,完成全球城市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工作。
五是管理人员流动势必 " 严 "。要求非必要不离穗、不出省,确需离穗、出省的,需凭 " 健康码 " 绿码,持有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严控疫情扩散和溢出。
六是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突出 " 稳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全部患者第一时间转送市八医院集中救治。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专家联合诊疗团队,实行全方位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中西医联合治疗,以及 " 一例一档一策 " 精细化管理,科学研判指标,充分预估病情变化,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效果。
七是封闭封控区医疗服务保障体现 " 暖 "。人民健康大于天,越是特殊时期越是考验。在荔湾南片区迅速改扩建区域内医院、调派专业医护团队成建制入驻,迅速建立 " 社区三人小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 三级网络,加强区域内群众健康监测、及时回应对接群众就医需求。
八是实施新冠疫苗接种推进 " 实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根据防控形势及时调整疫苗接种策略,开通多渠道预约方式,并对网上预约系统多次优化升级。截至 7 月 8 日 24 时,全市累计接种 2250 万剂次、1237 万人,其中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有 1021 万人。
九是疫情防控宣教引导贴得 " 紧 "。在全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每日疫情及防控信息 34 场,在市卫健委门户网站发布《每日疫情通报》《风险等级调整通报》"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者涉及的重点场所或小区 " 等信息。
十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 好 "。哪里有需要,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成立市八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临时党委和广钢医院医疗队医疗救治临时党总支,加强对医院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市卫健委在外派医疗队中成立 20 个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王彤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