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历了 9 次矫正手术,肖盼已经能够自如地站立和行走。图 / 受访者提供
娄底涟源女孩肖盼,从小双腿畸形不能独立行走,在医护人员和社会的帮助下,她的双腿经过 9 次手术后得以矫正。残弱的躯体与家庭的变故并未压垮她的信念,她坚强乐观,奋发向上。今年高考考了 560 分,报考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她如一只鸟一般,正飞越着拦在她面前的大山。
7 月 8 日,来自娄底涟源的 19 岁女孩肖盼来到长沙,双手捧着鲜花,将它们献给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卢敏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
由于先天成骨不全,从小双腿畸形,13 岁时的肖盼身高还不足一米,后来,已无法独立行走。近六年来,她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经历了 9 次矫正手术,如今已经能够自如地站立和行走。今年高考她获得了 560 分,填报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志愿,想用自己的经历和所学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
先后经历九次手术,现能站立和行走
肖盼在涟源市七星街镇大木村长大,小时候家境较为贫困。她家中共有五口人,父亲因肌肉萎缩在 2017 年去世,母亲患有子宫肌瘤、肝血管瘤,哥哥因大脑发育不全,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姐姐也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曾经动过手术。
苦难没有阻挡住肖盼努力的脚步。虽然每天上下学只能由妈妈或爷爷背着她,把她送到校门口,再由班上的同学背到教室,放学后也是同学把肖盼送到校门口等家人来接,但她一直刻苦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怀揣着梦想,希望有一天能独自走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畸形越来越严重的双腿,令她仿佛是被命运束缚了翅膀。她四处求医,却屡屡碰壁,直到来到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命运才出现转机。
7 月 8 日上午,记者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病房内,见到了正在这里做康复治疗的肖盼。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卢敏介绍说:" 最开始她基本都不能站立,只能趴在地上。治疗后,她今后的日常工作生活没有问题。我们为她进行了大大小小的 9 次手术,历经了 6 年的时间。她很坚强,家里配合得很好。这是非常复杂的矫形工作,她是先天性的发育畸形,骨关节成骨不全,畸形也很严重,但通过我们的现代矫形技术,再加上我们中医的一些康复功能的手法,她现在的恢复非常令人满意。"
做手术钱不够,医务人员各方联系慈善机构予以救助;肖盼身体不适,医护们第一时间微信远程指导治疗;朱付平教授、王林华副教授更是时时鼓励肖盼不要放弃,要勇敢独立,认真读书,为自己的梦想拼尽全力。在医生们的帮助下,肖盼忍受着身体上的苦痛,在自己的梦想路上继续前进。
坚定信念勤奋学习,立志从医回报社会
尽管已经能够独立行走,但是现在肖盼的身高较正常人而言仍有差异,19 岁的她身高只有一米二。这 6 年来,多次的手术给肖盼带来了巨大的疼痛,但她却一直咬牙坚持,在心里坚定着 " 读书改变命运 " 的信念。
高中三年,肖盼每天 6 点便赶到教室埋头苦读,一直坚持到深夜十一二点才回到自己在学校附近租住的小屋。" 学习带给我很大的快乐,通过学习我可以获得跟别人同样的待遇,学习是非常公平的,给我带来一种成就感。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肖盼说。
近几年来,肖盼的治疗也一直得到了医院、慈善机构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在困难的家庭环境下,她非但没有倒下,反而是更加努力学习,一直在用行动证明自己,高考更是获得了 560 分,报考了湖南中医药大学。
" 在这里接受第一次手术的时候,我就有了报考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想法。既怀有对这里的感激之情,同时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那种精神也感染了我,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帮助别人。" 肖盼说。
" 我希望她能好好完成学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久病成良医,她对医有更深的理解,因为她经历过,所以她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良医。" 卢敏表示。身残志不残,是医护人员们对肖盼的一致评价。
在医院治疗期间,肖盼仍然不忘学习,病床的床头摆放着书籍,她说书籍能够带给自己慰藉,能够让自己更加自信、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她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正如书名所言,肖盼奋发展翅,正在飞过她的大山,"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够改变命运,我想要用我自己的力量在将来帮助更多的人,来回报社会 "。
潇湘晨报记者夏盛 通讯员陈双 王林华 实习生李晓琦 长沙报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