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天 " 来了。7 月 11 日,记者从深圳市气象台获悉,7 月 11 日深圳正式进入 " 三伏天 ",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据悉,今年的 " 三伏天 " 依旧长达 40 天,其中,7 月 11 日~20 日为初伏,7 月 21 日~8 月 9 日为中伏,8 月 10 日~19 日为末伏。长夏漫漫,在此建议市民注意防暑防晒。
高温黄色预警生效中
为什么 " 三伏天 " 最热?这是因为夏季昼长夜短,阳光照射的时间长,地面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使得地面聚集的热量一天天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即 " 三伏天 " 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热度累计,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七、八月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综合影响下," 三伏天 " 成为一年中气温最高且闷热的日子。
" 三伏天 " 强势上阵后,天气炎热。据深圳市天文台预测,12-16 日深圳高温天气持续,最高气温在 34-35 ℃,局地有短时(雷)阵雨,雷雨时伴 6-7 级短时大风。深圳市气象台提醒,高温天气持续,紫外线强烈,高温黄色预警生效中,市民外出注意防暑防晒。
长夏漫漫注意养生
长夏漫漫,如何注意身体健康?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的时期,此时人体气血运行旺盛并活跃于机体表面。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也会保持开泄,体表毛细血管舒张,通过热辐射、蒸发(出汗)等方式调节体温,散发多余的热量。
在夏季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避暑祛湿呢?深圳市气象台提醒,首先,不能过于避热、趋凉,或饮冷无度。比如,大汗淋漓时切忌冲冷水澡、运动后不能大量饮用冷饮。
现代社会空调的使用早已普及,但长期呆在空调房中,人体自身热调节中枢的调控能力会降低,继而引发各种不适。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称为 " 空调病 " 或空调综合征。因此,市民应尽量减少开空调的时间,适当用风扇代替,特别是身体机能相对退化的老年人。
空调温度不可太低,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一般建议不超过 7 ℃,且不要让空调直吹身体,注意颈椎、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忽冷忽热不仅增加感冒风险,也会导致循环系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大。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要特别注意调控环境温度,避免强冷气环境。
同时,长夏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因此,建议市民 " 宜清凉生津,不宜滋腻厚味 ",就是说要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不要过于寒凉,亦不要吃的过饱,应少食多餐。
深圳晚报记者 林咪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