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未多河未涨,闸官惜水如金样。
聚船久住下河湾,等待船齐不教放。
忽然三板两板开,惊雷一声飞雪堆。
2500 多岁的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
它不仅是世界上沿用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更是一条传奇大河!它的故事,被知名学者、作家们写进书里,飞进千家万户,也 " 流淌 " 进了第十一届江苏书展。
刚刚收官的书展主会场和分会场上,各类 " 运河 " 书籍养眼夺目。
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书展中的 " 好运 "!
01
《运河颂》
许结 主编 孙晓云 书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这本诗文兼书法读本《运河颂》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和她的老搭档——中国辞赋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许结的又一次联袂合作。这本描绘运河风貌的古诗文集锦,以诗文与书法双重魅力展现了这条交通之河、景观之河、文化之河、诗歌之河、艺术之河、民生之河。
全书共有六个篇章:东方史诗、运通南北、春江花月、千年文脉、上善若水、万古流芳,分别从大运河开凿、功能、自然、人文、治理、传承六个方面提炼、遴选历代与大运河相关的经典诗词赋文 60 篇。通过书法抄颂大运河诗词曲赋,既记录了地理上的大运河,也歌颂了文化之运河。
02
《中国运河志》
邹逸麟 总主编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运河志》是江苏书展期间展陈的体量最大的运河主题图书。
自 2012 年起,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先后邀请了 100 多位专家学者,历时 8 年,编纂成功。
全书共设 9 卷,分别为《总述 · 大事记》《图志》《河道工程与管理》《通运》《城镇》《社会文化》《人物》《文献》《附编》,约 1400 万字,采用方志体例、以分类叙事的方式全面记述中国运河历史文化。
本志中的运河包括中国主要的运河(含早期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灵渠等),记述自有运河起至今各运河的河道变迁、水利工程(包括工程技术和重要设施)、运营管理、漕运通航(包括漕运和现当代航运)、沿线重点城镇、社会文化现象、重要历史人物等。
03
《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选编
凤凰出版社
《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是对江南大运河历史舆图的首次汇集整理,线装,共一函三册,约 170 个筒页,资料丰富,内容详尽,收录了明、清、民国时期珍贵的大运河图谱,共 60 余种。
书稿内容包括 " 古运河图 "" 运河总图 "" 运河分图 "" 河患河务图 "" 沿河风情图 " 等五个部分,每个部分所收图谱均按照年代编排,每幅图都有图注。
《图谱》反映了千年运河的历史传承,展现了运河文明的无穷魅力,可以为江苏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方志文献参考。
04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姜师立 编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简要回顾大运河开凿、运行历史的基础上,从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上发挥的作用以及所取得的工程技术、社会管理成就等方面,结合大运河活态遗产的要素,反映大运河承载、传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重大价值,并探索研究大运河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本书作者姜师立多年在大运河申遗一线工作,一直孜孜以求地从事大运河研究,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书 40 万字,配有 200 多幅图片,介绍了悠久的大运河历史和璀璨的大运河文化,既总结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价值和作用,又分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实践的探索,从而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种思路。
05
《缘念淮安》
赵志鹏 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轮廓分明、表情丰富、眉目小巧、细腻柔和、嘴巴斜咧," 呆萌 " 中透着喜感,童真中带着 " 稚拙 "…… 黄岗遗址出土的人面泥塑,为现代人揭开了淮安先民们的 " 长相 "。
淮安,这座与大运河相伴相生的城市,太过精彩。或许,你从来不曾懂 TA。
你知道,汉武帝 " 金屋藏娇 " 的元皇后陈阿娇是哪里人士?
你知道," 闻鸡起舞 " 的故事发生地在哪儿?
你知道," 小鬏 "" 直刺 "" 韭菜嘎子 " 是什么意思?
……
《缘念淮安》里都能找到答案。该书以《江苏地方文化史 · 淮安卷》为创作素材,把淮安的故事,掰开揉碎,用图片和绘画的方式,讲述一个鲜活的 " 淮安 " 城。让你忍不住想走近 TA,触摸 TA,了解 TA。
06
《运河王朝:从东周到明清》
姜师立 著
中国地图出版社
600 年前,明成祖朱棣做出迁都决定时,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北京不是产粮区,怎么把粮食从南京运往北方?如果走陆路,粮食还没有走到北京,可能就被运粮的人吃掉一半。于是大运河的使命应运而生,默默地支撑起了北京城。
水脉、国脉息息相关。大运河如何影响中华历代王朝?
《运河王朝:从东周到明清》共 20 万字,百余张图片。根据中国的历史脉络展开叙述,从运河始建的春秋战国直到漕运废止的晚清,融合了历史、水利、地理、军事、农业、交通、文化等综合知识,集中讲述了大运河如何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王朝的运行和变迁,在历史的时空中发现和认识大运河的作用和价值。
07
《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单霁翔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从线性遗产、活态遗产的专业视角,以不同层面的运河景观为逻辑顺序展开叙述,浑厚大气、娓娓道来,在为读者勾画中国大运河古今风貌的同时,也将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融入文字之中。
在这本书的封底上,写有单霁翔的一段话,很好地阐释了大运河之于中华民族的意义。
"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那么大运河就是我们民族流动的血脉。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中国东部平原上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让我们一起从书籍中了解运河的灿烂文化。"
08
《苏州运河史》
王国平 主编
古吴轩出版社
书展主会场上,《苏州运河史》新书分享会在书香苏州馆举行。
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国平等人对苏州运河基本情况、变迁历史、沿线丰富的社会文化等进行了介绍。
《苏州运河史》全书近 80 万字,共设九章,以苏州段大运河为剖析重点,侧重苏州段大运河的河道变迁史、水利工程史、沿线经济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立体性地呈现了苏州大运河的演变及其特点,剖析了苏州城市与大运河的共生关系,还原了古代大运河的历史贡献,凸显了当代大运河的重要作用。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白雁 胡玉梅 / 文
图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施向辉 钱念秋 / 视频制作
部分图片由姜师立提供
来源: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