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7-13
深晚荐书|在众声喧哗中保持从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人生从容》选收了贾平凹抒发感怀的文章近五十篇,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用诚挚朴素的笔触记录下来,这些文章无不体现了一个智者的淡定豁达,而情感的蕴藉有致,文笔的自然天成更是已臻化境,读来亲切感人而又发人深省。书出版后,贾平凹接受媒体的群访,这里刊发他的对谈。

问:您怎么理解新书《人生从容》这个书名,想传达怎样的人生观?

答:从人生的态度来对待,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讲,他各个生命段完成各个生命段的事情,比如说小时候,小时候就好好玩,当学生就好好读书,工作以后就把工作做好,到老年以后就过好老年生活,每个时段都是从容的。但是从整个来讲,对人生命运的态度,有句话是这么讲的:不管坏事、挫折或者是好事情,尤其不好的事情到来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能改变的是你面对它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以后对于突然而来的灾难,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对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 " 从容 "。从这个意义来讲的 " 人生从容 " 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问:您觉得人生从容是不是和年龄有关?

答:是的,这个从容从局部来讲,年龄大了,经的事情多了,到后来经的事情多了,他越来越从容了。 但是他不是指年轻的时候从容,年轻的时候是奋斗的时候,该奋斗还是要奋斗。我讲的认识从容是从另一个角度,就是一旦人遇见任何事情,漫长的人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这是不可抗拒的,也无法改变的,所以只有接受它的过程中形成这种心态,比较从容的一种心态,有了这种态度以后呢,都会有另一种积极的解决方法。

问:之前采访时,您说挺喜欢写散文,感觉散文更自在一些比如《自在独行》《万物有灵》,里面的语录在网上很流行,年轻人也喜欢,对于喜欢您散文的年轻人有什么想和他们说的?

答:从现实状况来讲还是喜欢写散文,散文一个方面它篇幅短,不像长篇需要熬几年的时间。从具体情况来讲,这十几年都是在集中精力地写长篇,散文相对来说写的少了。但散文写的最多是我 30 多岁的时候,写的都是 80 年代的散文居多,那个时候年轻,明显的,在年轻时候的创作和后边的创作它还是不一样的,年轻的时候有激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见什么就想写什么,它追求那种很清新的东西、很优美的东西成分多一些。到年纪大了之后,零星地写些散文,那都是自己在生活中,人生几十年里面体悟到的东西,真正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把它写出来。这个时候写的东西它就没有章法,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开头结尾这种讲究技巧的东西更少了,更多的是自己的体会。它和年轻的时候比起来,感觉激情可能少了,感觉恐怕也不灵敏了,句子也不是很优美了,但是它更多的是里面自己体会来的人生智慧这些东西,这是年轻时和年纪大之后写作的不同之处。

问:您之前在采访时说人毕竟是社会人,谁要想活得随心所欲都挺难的,很多事不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那您现在觉得如何才能摆脱俗世纷争做到自在独行和更加从容?

答:这个表面上看是个很矛盾的东西,一方面正因为是人生吧,人生就是个痛苦的事情,又是暂短又是痛苦,确实是这样,但是既然成为人就要活下来,而人生整个活的内容就是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人和人的关系是最难处理的。为什么我讲小说呢,小说写日常、写生活,实际上就是写人和人的关系。每个人都活在一种关系之中,关系处理它就是非常头疼的事情,这是别人和你讲一些道理吧,你不一定能体会到,只能自己在实际中碰碰磕磕地过来,你才能知道哪些应该做得好一些,哪些是做的不好的,应该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但是呢,正因为人生就是这样,但是人你要活下来,就要尽量地把自己活得自在,这种说法是矛盾的其实也是相对的一种东西。没有什么东西大家才追求什么东西,做不到人生自在,才尽量地向往或者去做到。什么叫人生经验?人生经验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总结出来的,通过刚才我前面谈的,还是个人生态度问题,不管遇到什么东西,你把你态度摆正,之前我看过一句话觉得挺好的:" 你遇着风暴的时候,不要和神说风暴特别大,你一定和风暴说,神特别大。" 这也是一个对待生活的态度问题。

问:现在流行的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您有关注过吗?有些作家称用这种的方式和年轻人交流,您考虑过短视频吗?

答:我知道这个情况,但我要补充一点,文学创作毕竟是个长远的东西,你不能,比如说出版方面为了销售你可以这样那样,但总的来讲文学还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有时也不能太迎合一些时尚的东西,作为一个作家来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把自己作品做好,如果只是迎合一些时尚的东西,我估计都是不可能长久,这是我个人的感觉。但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活法,有些是出版社的要求或者是作家本人的期望,可以做这样的事那样的事,但对我自己还是老老实实,我先把我自己的作品写好,至于能卖多少,那是出版的事情。我觉得任何观念,现在这个社会节奏也特别快,任何观念,一时的观念都会过时的,所以说有时需要迎合市场,有时还是要警惕这方面的事情,这是从我的这个角度来看。

问:网上一种说法是过了 35 岁找工作就特别难,而且特别容易被社会淘汰,站在您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不是在贩卖焦虑?如果是,您对过了 35 岁的人有什么建议?

答:我自己是年龄大了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像我这种 50 年代的人,大学毕业以后它自然有很好的工作干,但那个时候的工作没有挑剔,把你分到哪就是哪。但现在的年轻人,我接触的周围的年轻人特别焦虑,遇到的问题也特别多,因为中国社会是这种社会,面临着房子的问题、车子的问题、婚姻的问题,这生存的压力比我当年要多的多,因为现在的中国社会欲望特别强,不像当年有碗饭吃就可以了,现在大家都想吃大碗饭,吃最好的饭,所以说产生这些生存压力自己也能理解,也同情。但我觉得至于说 35 岁寻不着工作这方面我了解的情况不是很多,但我觉得作为人来讲,一生都在奋斗呢,其实到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你一直向前前进着、奋斗着,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才肯定有用,保持着这个信念、这个态度,任何事情就不显得那么焦虑了,焦虑对应的词就是从容嘛。

问:我看了这本书,这本书很多文章时间跨度比较大,中间有 50 年的时间跨度。现在你再回看当年的文章有什么感觉?

答:不管是散文写作还是小说写作都是这样,很多人问我到底喜欢年轻时写的作品还是年纪大了之后的作品。我认为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纪大了后写的,对我来说,都是自己写的,不分先后,自己都很喜欢。

现在回想起来,年轻时候精力充沛,脑子灵活,特别敏感,写作欲望特别强烈,见啥就想写,有啥触动就想写。那个时候写的比较清浅一些,单纯一些,但充满激情的多一些,也写的幽默一些。

年纪大了以后,尤其是到了 60 岁左右,写的作品更讲究自己生命体验出来的东西,更注重生活中智慧的东西,不讲究歪方,不讲究起承转合、开头结尾的这些东西。也存在一个不足,就是激情不够,不如年轻时候的激情。

我年轻读书的时候,喜欢一边读书一边拿个笔记本,有很多幽默的句子可以把它摘出来,或者有什么想法、体会都把它写出来。

我年轻时候的作品里面能摘录一些幽默的句子,到了老了之后,不讲究这些东西,完全变成一种说话的东西,自己体会的这种东西多了。年轻时生命体会的东西少一些,都是受别人的启发,受什么触动,发一些感慨。也有一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少年时自己说愁的这些东西。但老了之后说愁、说苦是用另一种形式,另一种语调把它写出来。

《人生从容》

作者:贾平凹

出版社:江苏文艺

出版时间:2021 年 6 月

相关标签

贾平凹 美的 天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