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宋经纬)刘邦、项羽、萧何、韩信等楚汉人物,历来是文艺作品的热门题材,当这些人物走进戏曲,会有怎样的故事?近日,国家艺术基金 2020 年度滚动资助项目锡剧《大风歌》" 一改 " 专家修改会正式举行,来自国家艺术基金、江苏艺术基金的相关领导及文艺界 10 余位专家齐聚南京," 抽丝剥茧 " 提出各自意见,带来不同视角下的《大风歌》。
一曲《大风歌》,歌尽刘邦 " 后半生 "
" 大风起兮云飞扬,群雄逐鹿,裂土分疆 ……" 刘邦、萧何等大汉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大型原创历史锡剧《大风歌》便是围绕刘邦与萧何这对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贤相之间的矛盾展开。
故事集中在刘邦取得霸业后开国守成的 " 后半生 ",呈现了他与名臣萧何之间经历了患难和猜测,最终达成君臣和解的曲折历程。全剧高潮处君臣分食东陵瓜,继而敬酒群舞,奏响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大汉雄歌。

该剧由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创作,濮阳市戏剧创作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贾璐执笔,中国评剧院著名导演韩剑英执导,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周东亮领衔主演,汤达、张金华等锡剧名家主演。于 2018 年 7 月完成首演,此后陆续在江苏省内及上海等多个城市巡演了五十余场,还参加了紫金文化艺术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等展演活动,获第四届江苏省文华奖 " 优秀剧目奖 "、江苏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 " 五个一工程 " 奖、2018 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多个荣誉。
从《珍珠塔》到《大风歌》,实现锡剧 " 三大突破 "

" 观众又多了一台好戏看!" 在 " 一改 " 专家修改会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充分肯定了锡剧《大风歌》的创作诚意和艺术成就。
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杂志社原主编、编审姜志涛用 " 三个突破 " 来形容该剧," 对剧种极限的突破、对剧种题材的突破,还有演员表演风格的突破,这台戏确确实实给锡剧带来了这样三个变化。"

会上多位专家指出,周东亮通过该剧实现了其舞台生涯的一次华丽转身,从英俊潇洒的小生形象,成功转变为遍身沧桑的老皇上。而从《珍珠塔》到《大风歌》,周东亮戏路转变的背后,是锡剧剧种在题材上的拓宽和延展,从原来锡剧的清新婉转到该剧的厚重大气,成功做到了让观众感受不到 " 和剧种有任何冲突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在会上,特别强调了该剧以舞台艺术生动再现历史故事的积极意义," 以史为鉴是中华戏曲的一个优秀传统,我们总是从历史题材当中发掘出通向当代的 , 对人们能够提升精神启示和思想营养的东西。"
归零心态再出发,2.0 版《大风歌》会更好

现场,专家们在肯定《大风歌》的艺术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比如剧本方面,有专家表示,如果将刘邦为什么害怕,又对萧何为什么能够忍,这种复杂的心态演绎得更深入,想必会更好看。比如角色分工,有专家表示,从行当、角色协调上,如果再增加一些旦角儿的戏份,会让舞台色彩更丰富。 再比如细节呈现,有专家表示,有个小的技术问题:第一场戏里没有字幕,感觉对观众欣赏上会有一定影响 ……
"《大风歌》创排的初心就是想尝试锡剧舞台上前所未有的风格创新,让观众在戏曲舞台上看到一个全新视角的关于刘邦、萧何等文化名人的故事。" 刘邦的扮演者、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锡剧团团长、《大风歌》项目总监制周东亮说,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打磨和提升,将《大风歌》打造成可以一演再演、观众百看不厌、值得推广传承、留得下、传得开、唱得响的精品力作。
他表示,会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相当宝贵,大家已经准备好了 " 归零的心态 ",接下来剧组将针对这些修改建议进行讨论和再度艺术加工,提升《大风歌》的艺术水准,希望更精彩的 2.0 版《大风歌》可以尽快跟观众见面。
(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