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 为统筹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加快编制满足 "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总要求的 " 多规合一 " 实用性村庄规划,建立规划审批、实施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农村新发展格局。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村庄规划工作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21 年底前,率先启动以下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已明确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和示范创建村庄,交通干线沿线、重要河流湖泊周边村庄,红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文旅产业特色明显的村庄,列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乡村建设重点投资项目的村庄,列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村庄。
2023 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健全配套政策,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 一张图 " 管理,通过规划引导,推动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实现村庄布局有蓝图、耕地保护有实效、村民建房有保障、产业发展有空间、建设项目有安排、乡村环境有整治、村庄风貌有管控、人居环境有提升。
科学编制包括统筹县、乡镇、村国土空间布局;统筹村庄功能分类;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农村居民点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乡村产业用地布局;统筹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明确规划近期实施项目。
以统筹村庄功能分类为例,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城郊融合类 ( 位于城镇周边的村庄 ) 、农业发展类 ( 具有较好农业生产基础,以发展农业产业为主的村庄 ) 、生态保护类 ( 位于重要生态功能区或生态敏感脆弱的村庄 ) 、特色保护类 ( 具有特色资源或保护价值的村庄 ) 、集聚提升类 ( 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发展趋势较好的一般村庄 ) 五类,逐村优化明确村庄功能分类,根据不同功能分类和村庄发展需要,聚焦规划约束性指标传导等重点问题,确保规划深度详略得当,不贪大求全。各地应结合实际,合理划分村庄类型,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规划方法。
与此同时,规范管理方面,将加强政策支撑、严格审批管理、加强实施监管、建立实施评估调整机制。
潇湘晨报记者张沁 实习生刘友明 刘文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