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7-14
老手艺留住老味道!这一款爽口的冰镇酒酿藏在南京小巷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江楠 杜雪迎 / 文 郑芮 / 摄)骄阳似火的三伏天里,清凉爽口的冰镇酒酿是夏日饮品的不二之选。在南京,就有这样一家开了 23 年的宝藏小店,每天来买酒酿的人络绎不绝。老板杨三姐说:" 我做酒酿二十多年了,年纪大了,有时候也会觉得力不从心,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吃,我还坚持做,我就会用老手艺留住老味道。"

买酒酿的人络绎不绝,每天酿制 500 多斤糯米

△排队的顾客

△方元宵

闷热的夏日午后,一丝凉风都没有,但科巷一家不起眼的小摊前却排起了长队。" 老板,给我来两份大碗酒酿加豆沙,再给我一袋方元宵。" 顾客们一边熟稔地点单,一边擦掉刚冒出来的汗珠子。3 名工作人员则在几平米的小店里来回穿梭,忙不迭地给客人装酒酿、包元宵。

△豆沙酒酿

下午 2 点左右,酒酿卖完了,但前来买酒酿的顾客仍络绎不绝。 " 今天又买不到了呀,看来明天一大早就得来。" 家住江宁的邹先生热得满头大汗,他告诉记者,因为家里人都说好吃,所以他特地从江宁赶过来买。但每次过来都没买到,这多少让他有点失望。

看着一个个失望而去的顾客,店主杨三姐挺不好意思的。" 夏天热,酒酿很好卖。每天 8 点开门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顾客在排队了。再加上现在还接了团购预订的生意,所以下午很快就卖光了。" 杨三姐告诉记者,现在基本上只有她和她妹妹两个人做酒酿,因为每道工序都是纯手工的,她俩一天也就能酿制 500 多斤糯米的量,再多就忙不过来了。

从三轮车到小店铺,23 年坚守老味道

△杨三姐

回想起 1998 年刚卖酒酿的时候,杨三姐很感慨。" 那时候我在家没事做,闲在家里就想着做点儿小生意。因为家里人都挺爱吃我做的酒酿,就开始试着卖酒酿。"

刚开始,三轮车是她的流动摊位。走街串巷时,也会吆喝几句 " 卖酒酿,酒酿来咯 "。后来,杨三姐在科巷附近寻了一处自己的小摊位,常客多了起来,生意也有了不小的起色。2020 年,附近的菜市场装修改造,三姐也换了个离菜市场更近的店铺。" 现在的小店虽然也不大,但是装修、卫生都比以前更好了。"

△为顾客打包的杨三姐

△小元宵

虽然摊位从三轮车升级成了小店铺,但不变的是 23 年的老味道。不论是酒酿,还是红豆沙、小元宵,从原料的选取到制作流程,每个环节都和最开始时一样。" 二十多年坚持下来还能这么被大家喜欢很不容易,现在也在教儿子、儿媳做,希望以后也能传承下去。" 三姐说。

每天凌晨 3 点半起床,她用老手艺留住酒酿香

实际上,作为夏天冰饮的不二选择,酒酿的做工一点都不简单。把泡好的糯米挖洞酿制、把酿好的米酒分瓶装好、把煮开花的红豆打成细沙 …… 每一步都需要杨三姐和她妹妹分工完成。为了维持最佳的发酵温度,无论寒暑,家里的两台空调都要 24 小时运作。

△三姐的家人

年近 60 岁的杨三姐告诉记者,做酒酿这么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凌晨 3 点半起床干活。这两年儿子和儿媳也会时不时地过来帮忙,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杨三姐也知道市面上不少酒酿是用机器做的,但是在她看来,虽然机器更有效率,但它做不出纯手工酒酿的味道和口感。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她仍然坚持纯手工的酿制方法。" 虽然现在有很多大老远跑过来‘打卡’的年轻人,但平时还是以老顾客为主。好多顾客在我家吃了 20 多年的酒酿,平时味道稍微淡点或者重了,一下子就能吃出来。所以,虽然累一些,但每一道工序还是我自己把关,就是不辜负大家对这份酒酿的信任。"

杨三姐说,相比于从前,这两年明显感到体力有些跟不上了,面对越来越多的需求,自己多少有点吃不消。杨三姐也想过不干了,但她总是不舍得这些爱吃她家酒酿的人,也放不下这份手艺。" 大家的喜欢是对我手艺的认可,如果哪一天我真不做这个生意了,那些爱吃我家酒酿的客人怎么办?只要还有人愿意吃,我就会坚持做,用老手艺留住南京人的老味道。"

相关标签

红豆 南京 团购 三伏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