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盐田区人民调解协会成立于 2019 年,一直秉承 " 百姓问题无小事 " 工作理念,承担着辖区内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2020 年以来,借助承接盐田街道社会矛盾纠纷化解 " 三前移 " 项目这个平台,该协会把如何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 " 自治 " 作用摆上了重要日程。在盐田区司法局的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协会组建了一支以 " 五老人士 " 为主要成员的 " 和事佬 " 队伍,充分发挥老同志各种潜在优势,成功参与到辖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来,赢得政府称赞,百姓满意。
身份转变,初心不改
在 " 和事佬 " 人员选聘上,协会坚持 " 五有标准 ":有奉献精神、有正义感、有热情、有精力、有爱心。目前的 " 和事佬 " 队伍中,有历任 2 届的区人大代表、企业退休中高层管理人员、已经退休的网格员。平均年龄接近 60 岁的他们,虽然原来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但是想做事、做好事的决心和信心是相同的。
在盐田区司法局的指导下," 和事佬 " 组成排查小组,主动 " 走出去 ",实现信息摸排前移、宣传引导前移、多元调解前移;从过去 " 坐等式 " 调解转变为登门拜访、微信聊天、聊乡情等 " 接地气式 " 主动调解。确保矛盾纠纷发现早、发现小,实现从 " 等信息 " 到 " 找信息 " 的转变;确保矛盾就地化解不上交,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不断 " 充电 ",提高解纷能力
在队伍管理上,协会以制度先行、规范运作、强化培训、真抓实干为理念," 牵两点 " 而动全身。比如周五例会 " 雷打不动 "。每周五例会上," 和事佬 " 汇报一周排查走访和化解矛盾纠纷总体情况,遇有一定难度的纠纷,协会组织大家讨论并给出具体指导性意见。同时,周五例会又是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会,协会在盐田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定期对人民调解员们进行矛盾纠纷调解基本法律法规的集中培训,提高 " 和事佬 " 调解矛盾纠纷的专业能力。
" 弹性管理 " 益处多多。在时间管理上," 和事佬 " 上岗并非早九晚五,而是每天不定时到排查走访地或者矛盾纠纷调解现场拍照,向微信管理群回传照片确认上岗,时间要求比较宽裕、回旋余地比较大。这样可以弥补体制内人员上班前、下班后、休息日、节假日不便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问题,便于根据当事人的工作生活节奏安排调解时间,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
一年多来," 和事佬 " 们有早晨 6 点多钟接到投诉电话的;有深夜 12 点多还在微信联系的;有休息日和节假日还在进行集中调解的;有前去参与调解途中调解 " 案中案 " 的;还有夜半 11 点多钟登门现场调解噪音纠纷的。
从 " 门外汉 " 到 " 行家里手 "
一年多来,矛盾纠纷类型涉及房屋漏水、邻里纠纷、施工噪音、家庭婚姻、劳资纠纷、工伤赔偿、合同纠纷等 21 类,化解矛盾纠纷 350 多起。" 和事佬 " 们在处理各类疑难杂症矛盾纠纷上更加游刃有余。
70 多岁的老人在小区内拉二胡,小区居民反复投诉噪音扰民。一方是古稀老人的自娱自乐,一方是居民的合理投诉," 和事佬 " 决定情理法兼容处理这个问题,积极与物管处联系,在多方的努力下,小区为老人家提供了其他娱乐场地,噪音扰邻得到妥善处理,社区又恢复了往昔的和睦的氛围。
哥哥因违法入狱,嫂子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单身小叔子家中,不拿生活费、不理家务、故意浪费水电,小叔子忍无可忍后投诉。" 和事佬 " 多次上门了解情况、讲情讲法讲理,反复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真情实意感动下,经过近 3 个月的沟通协调,叔嫂关系恢复正常。
" 年过花甲不享清福,为民解纷坚守初心 " 这是盐田区这支金牌 " 和事佬 " 队伍的最好写照,以 " 群众纠纷无小事 " 为行动指南,用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推动辖区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让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 , 化解在基层。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司新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