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南昌餐饮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老派的餐饮人坚守迎来新的春天,另一方面," 餐二代 " 们正在突破父辈们的传统,对赣菜有了更多的传承与创新。还有一派则是餐饮人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突破传统餐饮形式,打造创新化餐饮特色。本期《洪城里》实体探访并与其主理人深聊,给大家展现南昌餐饮的多面体。
坚守三十年南昌老味道
大多数受到广大南昌人喜爱的老店,它们看起来籍籍无名,但是一道菜就可以把你留下。再过几天即将迎来 31 岁的毛毛饭店便是如此。老店有老店的特色,即便装修上面看起来漫不经心,也挡不住老客们的热情。
藏在江西省文化中心附近巷子的毛毛饭店面积并不算太大,来店里的大多数都是熟客,不用看菜单就可以直接报菜名,菜单上的绝大多数都是家常小菜,在老板娘徐黎明眼里 " 来我们这里就像是来家里吃饭 "。虽是家常菜,每道菜的功夫却是不可小觑。野山椒腰片片薄味鲜,混合野山椒的鲜辣,十分劲爆;红烧小鸡仔入口鲜嫩;看似平平的红烧鲫鱼,蘸上汤汁才那叫一个入味。
▲毛毛饭店的野山椒腰片
附近上班的同事们一起点菜,请好久不见的老友来这聚餐,小店里面总是少不了人间烟火的热闹。在食客陈女士眼里," 带朋友来毛毛,代表了我们关系亲密程度 "。这天中午陈女士邀请三位好友到店吃饭,其中还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小伙 Nick,在中国待了 4 年,第一次来毛毛饭店的他给出评价是:" 我非常喜欢他们家的口味,最喜欢这道油炸,够辣又脆。" 一道家常菜就这样俘获了一位异国他乡的小伙的心。吃饱喝足的食客总是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告诉老板娘一句:" 味道很好。"
16 年前,老板娘徐黎明从父亲手上接过这家店,用她的话来说,这家店就像是自己亲手带大的,对于南昌人而言,毛毛饭店更像是家常菜馆的代表,也反映了南昌人在吃上面的不拘小节。老板娘告诉记者,一到晚上,外面都是要排队。
新派赣菜的创新与传承
2018 年年底,刘广开了第一家向塘小馆,2021 年 6 月,第一家向塘里正式营业。带着 " 向塘 " 名字的餐饮店,有着浓厚的向塘印记。老南昌人一定都吃过向塘土鸡店,从父亲手里接过餐饮大旗,刘广做起了新派赣菜。
▲向塘原创血鸡
以向塘鸡作为主打特色,雪鸡算是店里新研发的招牌菜,通过剁碎的鸡,再通过烧制,不会过辣,保留了鸡的香味。入夏来店一定必点一份豆花,清凉爽口,面上舀上一勺桂花糖,仿佛回到了童年。赣菜的鲜、辣、香可以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道菜背后都藏着餐饮人无数次的尝试,如果说向塘小馆有着热闹的烟火气,那向塘里就是一种升级,在向塘里很多方面都能看到向塘的元素,一楼半墙面上是一幅向塘火车图,代表了向塘里的起点。
刘广从出身就带着 " 向塘 " 的印记,无论是父辈的向塘土鸡店还是自己的向塘小馆、向塘里,都是为了在南昌打出一张向塘的名片。最近他准备引进更多的向塘蔬菜,带动向塘文化。
同样在赣菜创新的还有熙梦里三楼的八鲜烤官。集合 " 辣鲜、海鲜、酱鲜、味鲜、地鲜、河鲜、香鲜、新鲜 " 于一体的新式烧烤店,在老饕豆豆眼里,这家店是南昌烧烤的 3.0 版本,它突破了原有烧烤店的形式,如果说传统街边烧烤是 1.0,以夜店风为代表的丰屋烧烤是 2.0,那么这家八鲜烤官算得上烧烤 2.5 版本。
▲八鲜烤官的桂花荔枝虾球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臭鳜鱼做法的烤黄鱼,每只烤黄鱼绝对不是传统的烤黄鱼,闻着臭吃着鲜。你可以尝到百味俱全的槟榔鸭,入口鲜甜,麻味渗口,鸭的酱香,甚至在烧烤店还能看到融合创意菜——桂花荔枝虾球,荔枝形状的虾球蘸上,酥脆爽口。
特色主题店彰显不同
在八一广场附近藏着一家 " 老酒 " 主题餐厅:飘香堂老酒文化餐厅,里面藏着上千款中国老酒,遍布全国各地的老酒在这你都能看到,老板刘志军也被人送外号 " 江西老酒第一人 "。
飘香堂的菜品,酒与菜融合更是恰到好处,竹叶青入味的汗蒸鸡,老普洱茶串香虾,蘸上调料,味道更是一绝;以往常见的藜蒿腊肉拌粉,选自南城麻姑米粉,软烂入味。在飘香堂总能看见其他地方不常见的菜品,新疆的小土豆、新疆的小南瓜,软烂入味,令人印象深刻。
▲飘香堂的藜蒿腊肉拌粉
一家店有着什么样的基因取决于主理人的性格,藏酒 20 余年,刘志军也成为懂酒的痴人,喜欢和朋友交流酒文化,品酒交友也成为店里面的一大特色,突破传统餐饮店刻板印象,餐饮也能这么玩。同样还有海上食代,将海鲜特色带入南昌,让南昌人都能吃到新鲜的海鲜。
为南昌美食代言的大 V
在美食的圈子总是少不了一群会吃的 " 伯乐 "。本次 " 南昌有味道 " 活动邀请南昌本地 50 位大 V,他们有专业的食评人,有资深的美食家,有专业小红书、抖音美食博主,还有愿意为吃不遗余力的民间高手。在他们眼里 , 南昌美食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评选的标准又是什么?
邬豆豆是南昌资深老吃货,朋友圈的人更喜欢称 " 豆哥 " 或是 " 豆爷 ",而他自己归结为 " 美食的深度爱好者,餐饮行业观察者 "。他备受餐饮界朋友们欢迎,有餐饮同行甚至用他的名字命名菜品。
除了会吃,豆豆更像是个美食注解家,在他的朋友圈总会有着各种美食的解说,不仅仅是味道上面,还有背后的故事。作为活动的发起人之一,豆豆认为,因为赣菜不在八大菜系,赣菜一直处于尴尬地位,但是不代表赣菜的不入流。这个活动的意义,也是为赣菜正名,不仅仅是南昌有味道,更是江西有味道,不论是对每个食客来说,这都是喜闻乐见的事情。
江西省赣菜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邓丹是赣菜推广者,在他看来,赣菜走出去正当时,传统餐饮变革,新餐饮潜力无限,对于未来赣菜的发展,一定是既有大品牌,也有小吃类品牌,才能多面开花。
龙斌是南昌本地老饕,从事家具建材行业,但是对吃却无比挑剔。龙斌有一个自己的团队,专门研究特色的菜品,对于他而言,更希望看到一些有特色的菜,能够看到更多赣菜的融合创新。
也有更多年轻的探店自媒体博主,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推荐南昌美食。大棚是南昌本地美食博主,说着一口地道的南昌话,对于他而言,南昌好味道更多的是市井味道。
" 琪味南昌 " 的账号主理人李琪则更擅长用图片说话,他认为," 美食评选活动是个很好了解大众口味的渠道,有利于南昌美食可持续发展,而且应该每年举办一次,通过活动让南昌市民了解我们的美食文化,为优质商家的发展助力。"
文 / 图 赵琼
来源:江南都市报
值班编辑:邬薇
值班审核:吴剑锋
值班编委:陈明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