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7-16
离职时公司打的补偿款多了个0,这个男子竟然想吞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小刘离职时,公司和他商议后决定补偿他 4000 元。不过,小刘收到钱后发现,4000 变成了 40000,多了个 0。他心想,天降横财!公司多次找小刘要钱,后来还闹上法庭。7 月 16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这起案件。

据悉,小刘在这家公司呆了半个月后就决定离职,公司和他商量支付 4000 元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几天后,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小刘收到了 4 万元。很快,公司联系他,说明缘由,要他将多收的 36000 元全部返还给公司。

一开始,小刘并没有理会,他心想:" 都转给我了,就成我的了,这就是天降横财啊!" 后来,这家公司又多次联系小刘,摆事实、讲道理,于是小刘返还了 3 万元,坚决拒绝返还剩余的 6000 元。

无奈之下,这家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小刘返还不当得利 6000 元。那么,小刘是否构成不当得利呢?法院认为,构成不当得利应具备以下四个要件:一方取得利益、另一方受有损失、获益与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方获益无法律依据。本案中,公司因错误操作,在支付给小刘 4000 元时,额外多付 36000 元,小刘无法律依据获得该利益,构成不当得利。公司作为利益受损人,有权要求返还,扣除小刘已自行返还的 30000 元,应该返还剩余款项。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小刘返还给公司 6000 元。

承办法官表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转账汇款,有时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在电子设备上进行转账或者支付时,一定要仔细核对金额,同时,认真检查收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账号等对手信息,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案件当事人系化名)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移动支付 离职 电子设备 劳动合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