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届世界遗产大会 16 日 19 时在我国福建省福州市开幕。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会在福州设立主会场,以线上为主方式举办。
什么是世界遗产
截至目前,全球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总数达 1121 项,我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为 55 项,和意大利并列第一。究竟什么是 " 世界遗产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1987 年我国长城、泰山等 6 项首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为共同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了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并于 1976 年设立《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于 1985 年 12 月 12 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7 年,我国长城、泰山等 6 项世界遗产首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 年 7 月 " 良渚古城遗址 " 成为中国第 55 处入围《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
目前,我国有 55 项世界遗产已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究竟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脱颖而出呢?首先要具备全球突出普遍价值,为此,公约操作指南给出了世界遗产的 10 项标准,其中针对 " 文化遗产 " 的有包括艺术价值、建筑成就、文化传承等 6 项标准,针标准对 " 自然遗产 " 的有包括自然和物种多样性、自然景色等 4 项标准,各国申报的项目符合其中任何一条标准,就有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可能。
《世界遗产名录》让全世界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更加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 70 余部地方性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比如,游客在参观文物古迹时,乱刻乱画的行为就将面临法律问责。
新闻链接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文化多样性
在《世界遗产名录》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分类、保护、利用的基础上,2003 年 10 月 1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参与。目前,我国共有 42 个非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共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0 万余项,一大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