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航拍图。(受访者供图)
新快报讯 7 月 18 日,广州市黄埔区长岭街道黄麻社区乡村振兴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发布会举行。广东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在广州市黄埔区长岭街道全新亮相。该步道是国家步道系统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步道一期总长 64.3 公里。
据了解,今年以来,黄埔区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推进 " 院士下乡、产业进村 ",全面布局全区科技农业、科技产业、特色精品村建设、农文旅及农业园,重点谋划打造乡村振兴重大项目。
在新落地的系列乡村振兴民生项目中,长岭街道率先引入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作为服务全域的开放性体育公共基础设施,着力将北部山区的山水人文资源 " 串珠成链、连线成片 ",配合长岭乡村振兴规划格局,着力实现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一条步道串联多种风光
涵盖不同难度环线 10 余条
长岭街道位于黄埔区中心腹地,是广州东部绿色山水新城,也是连接广州科学城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重要枢纽,森林覆盖率达 50%,有 " 黄埔区后花园 " 的美称。北部山区主要由黄麻、黄登、长平、岭头等四大社区组成,兼具岭南山水的通明灵秀与粤地乡土的田舍怡然,如一幅生产、生活、生态 " 三生融合 " 的和谐画卷。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就诞育其中,该步道是国家步道系统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广东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步道一期总长 64.3 公里,选择黄麻、黄登、长平、岭头等分区进行路线规划及设计,展现岭南浅山区山水交融的自然生态与乡野风情,布局山地休闲户外产业带。
在规划设计上,该步道通过山间步道穿针引线,配合长岭乡村振兴规划格局,分别打造三个功能区:东部岭头山水农研观光区、中部长平黄登林水体验区、西部黄麻乡村振兴示范区。这三个山地休闲体旅功能区以点成线、以线带面,涵盖不同徒步时长、难度各异的环线 10 余条,服务不同民众的徒步需求,构建出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带状空间。
作为国家体育公共设施、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特色山地旅游设施,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配置对标国际顶级步道标准。在步道建设中,采用多种不同形态的路面表达,充分保障了徒步者科学、安全的登山健身功能的实现。融入 " 手作步道 "、" 无痕山野 " 等国际先进生态工法理念,并在建设中就地取材,既避免外来材料侵蚀环境又满足了国家生态保护的根本要求。除本身的徒步功能,步道系统还构建了充分的山地游憩空间,可实现农旅体验、户外运动、生态博物、自然科普等多种复合功能,致力于为民众在工作生活余暇提供多种休闲健康选择。
目前,步道黄麻主入口、岭头主入口及岭头茶园环线建设工作以初步完成,并向公众开放。未来两年中,长岭街道将逐步完善国家步道及配套设施建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运动需求,赋能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 城市更新 + 乡村振兴 "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今年以来,黄埔区 " 百大项目庆百年 " 大会战中,涉及乡村振兴领域的重大项目共有 20 个,总投资额约 110.8 亿元 , 力争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 黄埔样板 "。
长岭街道在其中贡献了 " 长岭对策 "。今年以来,长岭街道开展 " 决胜开局年 奋战 100 天 长岭焕新颜 " 城乡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城市更新拆旧工作超额完成既定任务,累计拆除房屋超过 137 万平方米,创下了 " 百日超百万,平均一天拆一万方 " 的 " 长岭速度 ";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广汕路、永顺大道等主干道道路绿化美化亮化效果有了质的提升;乡村振兴实行一村一策,多元发展策略,探索出 " 生产基地 + 科技 " 和 " 城市更新 + 乡村振兴 " 的新模式。
位于步道重要地段的黄麻社区以丘陵地貌为主,山多、林地多,地质灾害频发,此前当地村民多外出打工,2020 年底村集体总收入 8.78 万元。为此,长岭街道组织专家团队对黄麻社区进行整体重新规划设计,将旧村改造和乡村振兴相结合 , 重点聚焦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造血导入、特色项目开发。
据悉,改造后的黄麻,将以 " 科技创新 + 总部经济 + 院士基地 + 观光旅游 " 的模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和农民收入增长,共享发展成果,预估每年可为村里增收 1500 万元。
采写:文 / 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图 / 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通讯员 焦婵娟 蔡冰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