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9 日上午,广东珠海市政府就 7.15 石景山隧道透水事故召开第五次新闻发布会,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在会上了解事故救援最新进展。
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副局长王仁义通报介绍,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响应,始终围绕全力救人这一首要目标,派出南海救助局潜水员 8 人,广州打捞局潜水员 6 人及抢险救助专家 3 人赶赴现场参加应急抢险。截至 19 日上午 9 时,该局已派出 4 批次潜水员累计搜救 16 小时,完成 900 多米隧道水域的搜救,并根据抢险救援进度、隧道内部结构、山体水体情况编制了有针对性的隧道搜救方案,全力以赴做好潜水救援工作。
从技术装备上看,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带来了目前国内先进的 KMB 管供潜水设备、微光可视系统、便携式水下录像设备等装备,为抢险救援提供先进技术支撑。
从参与人员上看,潜水员及抢险救助专家均为多次参加大型救援的交通部救捞专家。其中,多人参与 2018 年马来西亚沙船倒扣翻沉救援、泰国普吉岛凤凰轮救援行动。
从搜救强度上看,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 17 号派出 5 名潜水员进隧道搜救,18 号先后派出两组潜水员共 10 人进隧道搜救,19 日上午 7 时又派出了一组搜救人员,搜救强度较高。
目前救援存在的困难:水体环境复杂,隧道内水质浑浊、光线暗弱、能见度低,潜水员只能靠手感搜索,而且工作设备、未清理的废料等障碍物多,给救援造成较大困难;隧道结构复杂,发生透水的山体结构较复杂,事故区岩体破碎或者极破碎,隧道内空间窄、水域搜寻面积大、被困人员距离远,不方便救援人员作业,给潜水员搜救作业造成困难。
隧道内通风不畅,隧道内一氧化碳浓度易超标,导致救援队无法携带可深入隧道 300 米的潜水压缩机搜救,只能携带最多深入隧道 120 米的压缩空气瓶,影响了潜水员潜入的深度;装备无法充分利用,潜水员需良好的外部通风条件才能深度潜水,水下机器人、无人艇需连接线和稳定的遥控信号。根据目前洞内情况,水底目前无连接线而且通风、信号等条件不稳定,尚未满足完全可供救援的条件,无法充分发挥装备的作用。但是相信随着水体、洞体、通风条件的改善,潜水装备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王仁义通报了下一步措施包括:细化搜救方案,及时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细化搜救方案,明确下一步搜救范围、搜救进度,保证每个角落都不遗漏;加大搜救力度,在满足搜救条件的情况下,加大人员投入和搜救频次,重点搜索隧道低端的二衬台车、防水板台车、开挖台车三个作业平台,尽最大努力尽快完成全水域搜救;注意人员安全,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重点关注结构安全、水质安全、用电安全等问题,确保安全救援。
" 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将想尽一切办法、作出最大努力,全力以赴做好水下搜救工作。" 王仁义在发布会上说。
潇湘晨报记者曹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