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综合治理是重要的民生事项。深晚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近期,深圳出台了《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 2021 年工作计划》。今年,深圳交通综合治理计划完成 26 项行动,包含 523 个工程项目。具体措施包括:整改不符合 2-3 辆车排队的经营性停车场,试点地铁快速过安检,改造 100 座以上简易公交站台,打通 21 条区内断头路,在光明、坪山、大鹏新增宜停车泊位等。
拥堵区域实施微改造,提高通行效率
2021 年,深圳将持续开展交通拥堵点治理,优化人民南路、建设路等 78 个常发交通拥堵点,其中完工 63 个,推进和续建 6 个,开工 2 个,开展前期 7 个。同时,进一步优化交通拥堵路段。通过压缩车道宽度、局部扩宽等手段,推进笋岗东路、六约路等 177 个常发拥堵路段的交通改善工作,其中完工 104 个,推进和续建 17 个,开工 1 个,开展前期 55 个。
针对东门、南山中心区、雪象等 20 个需求集中的拥堵片区展开交通改善工作,完工 12 个,推进 1 个,开展前期 7 个。
针对停车场出入口拥堵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将重点排查部分经营性停车场出入口不符合 2-3 辆车排队空间的要求,进行相应整改。
综合提升交通服务,优化轨道、公交、慢行出行体验
针对地铁拥挤、公交低效、慢行不畅等品质不高的区域,深圳将通过采用科技智慧化及设施优化等方式来缓解地铁排队、提升公交效率、保障慢行路权,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形成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公共交通服务。
地铁方面,完善深大站等 20 个高峰期大客流地铁站点周边轨道、公交、慢行设施及网络融合,进一步推动运营服务融合;试点高新园站交通微枢纽,新增快支线门到门服务;开通 10 条地铁接驳巴士试点线路,在此基础上,各区结合实际情况分别新增 1-2 条接驳巴士线路。
同时,针对地铁安检导致排长队、通行缓慢的大客流站点,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研究快速安检措施,推动乘客快速安检试点建设工作。
公交方面,持续优化公交线网,优化调整 85 条以上公交线路;关注夜间高峰需求,增开福田口岸 - 坂田、科技园 - 西乡 / 坪洲等夜间快线公交,补充夜间公交运力投放。对 100 座以上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进行标准化改造。
慢行方面,开展 11 个慢行关键通道节点改善方案研究工作;新改扩建非机动车道约 300 公里;推动新洲片区、人民南片区等 7 个片区慢行改善工程。
兼顾薄弱地区需求,完善路网、停车等基础设施
今年,深圳将进一步关注第三圈层地区、城中村等发展相对落后区域的交通薄弱环节,推进次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今年将打通 21 条区内断头路,畅通道路微循环。针对路网密度偏低的罗湖清水河及龙岗、大鹏、光明、坪山等第三圈层地区,推动 86 条次支路新、改建工程,其中完工 43 条,推进 / 续建 18 条,开工 22 条,启动前期 3 条。
同时,开展路内停车年度评估,结合道路条件、交通流量、停车需求变化和社会公众意见适时调整路内停车设施,重点在光明、坪山、大鹏等第三圈层地区新增宜停车泊位。
此外,多方式补齐老旧小区停车供给短板。开展《深圳市停车分区细化研究》,实施分类分时分区差异化停车政策;鼓励停车资源共享,借鉴罗湖经验,各区围绕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刚性停车矛盾区域选取 1-2 个试点停车共享工作,合理满足出行停车需求;出台市级停车设施奖励办法,引导各区完善区级财政奖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机械立体停车设施。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